不避斧钺(bù bì fǔ yuè)的成语解释及意思

作者:通通学

不避斧钺词语解释

不避斧钺(不避斧钺,不避斧钺)

谓不怕杀头。斧钺,古代用以杀人的武器。钺,形似斧而大。语出《汉书•赵充国传》:“愚臣伏计孰甚,不敢避斧钺之诛,昧死陈愚,唯陛下省察。”

▶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三二章:“臣向来不以面从为忠,故今日不避斧钺,直言苦谏。”

不避斧钺成语解释

◎斧钺:古代的兵器。不躲避斧钺之类的兵器。形容将士英勇无畏,或烈士忠义不屈。

◎《汉书·赵充国传》:“愚臣伏计孰甚,不敢避斧钺之诛,昧死陈愚,唯陛下省察。”

◎ 臣向来不以面从为忠,故今日~,直言苦谏。 ◎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三十二章

◎动宾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

不避斧钺近义词

视死如归

不避斧钺反义词

贪生怕死

不避斧钺造句

  • 且“敢死谏,不避斧钺”而“时号名臣”。
  • 廉颇一生,忠于国事,身经百战,不避斧钺
  • 示例而吾辈不畏强御,不避斧钺,~,大声疾呼。
  • 臣既为幕僚,不避斧钺之诛,献逆耳之言,请殿下三思。
  • 臣等不避斧钺,冒死上言,恳乞天颜,纳臣直谏,速赐施行。
  • 幸亏镇人徐民望不避斧钺,台御状至京城:才救下周庄全镇老小。
  • 示例:独为天下无告之穷民,所以不避斧钺之诛,~,不能自己。
  • 幸亏镇人徐民望不避斧钺,告御状至京城,才救下周庄全镇老少。
  • 臣虽庸短,世受荣禄,窃慕前贤匪躬之义,不避斧钺之诛,以希一言之益。
  • 7月11日,汪精卫反共政变之前夕,何羽道仍不避斧钺,出面主持“任剑若烈士追悼大会”。
  • 满朝荐不避斧钺,八月复奏《颠倒》一本,激起帝怒,御批:“罢官归耕,永不录用”。
  • 洪贵临战,突刃触锋,不避斧钺,以功授陕西固原提标中军参将(正三品),赏戴花翎,以副将尽先补用。
  • 势弱至此,岂复能进而折冲,惟有急于退而结网,职不避斧钺,屡有所陈,今日亦不敢言自保,言图存而已。
  • 出处康有为等《上清帝第二书》:“举人等栋折榱坏,同受倾压,故不避斧钺之诛,犯冒越之罪,统筹大局,为我皇上陈上。
  • 他在广东省委第一书记的任职上,竭尽全力,敢踩逆流,不避斧钺,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岭南开太平,尽到了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所能尽到的几乎全部天职。
  • 针对武宗荒淫暴行,杨慎不避斧钺,敢于犯颜直谏,于正德十二年(1517)呈上《丁丑封事》的奏章,指责朱厚?“轻举妄动,非事而游”,劝他停止这种荒唐行为。
  • 本书是记录杨玉清先生前半生的日记,但从中足可看到一位中国优秀知识分子的高尚品质:对人真诚,对己严格;历经坎坷,自强不息;不避斧钺,主持正义;心胸宽阔,达观豁达。
  • 战国时期的商鞅,为了秦国的强盛,不避斧钺,厉行变法,奉行“苟以强国,不法其故;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礼”的原则,变法的结果促进了秦的强大,为日后秦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他本人却落了个身遭车裂的下场。
  • 这集中地表达在1934年他为《新蜀报》创刊四千号所写的《纪念词》:“凡有关民族兴替、国家存亡的重大问题,莫不站在时代之前列,大声疾呼,至若武夫之专横独裁,党政之明争暗斗,政客之纵横捭阖,官吏之暴取横征,土劣之为虎作伥,凡此诸班怪状,足碍社会之进展者,即以纯客观态度,尽量指陈,不惧威胁,不受利诱,不避斧钺,痛加针砭。

不开头的词语: 不劳而获 不吃 不问 不知凡几 不首 不虞之誉 不成 不由得 不惜工本 不胫而走 不立文字 不能自已 不匡 不琅鼓 不顾前后 不失黍絫 不甩 不迁贰 不蜩

钺结尾的词语: 麾钺 黄钺 衮钺 釜钺 斧钺 伏钺 鈇钺 二钺 刀锯斧钺 赐斧钺 赐鈇钺 不避斧钺 不辟斧钺 秉钺 白旄黄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