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旒(jiǔ liú)的成语解释及意思

作者:通通学

九旒词语解释

九旒亦作“九斿”。亦作“九游”。

 1.    古代旌旗上的九条丝织垂饰。

▶《礼记•乐记》:“龙旂九旒,天子之旌也。”

▶《管子•小匡》:“赏服大路,龙旗九游,渠门赤旂。”

▶《文选•张衡<东京赋>》:“云罕九斿,闟戟轇轕。”

▶李善注引《说文》曰:“斿,旍施流也。”

▶《宋书•礼志五》:“皇子为王,锡以此乘,故曰王青盖车。皆左右騑驾,五旂,旂九旒,画降龙。”

 2.    古时官冕上的九串垂珠。

▶三国·魏·曹植《七启》:“九旒之冕,散耀垂文;华组之缨,从风纷纭。”

▶《通志•器服一》:“唐依周礼制……皇太子衮冕白珠九旒,诸臣衮冕青珠九旒。”

 3.    星名。

▶《史记•天官书》:“三曰九游。”

▶张守节正义:“九游九星,在玉井西南,天子之兵旗,所以导军进退,亦领州列邦。”

九旒网络解释

古代旌旗上的九條絲織垂飾。禮記.樂記:「龍旂九旒,天子之旌也。」文選.何晏.景福殿賦:「參旗九旒,從風飄揚。」

古代冠冕上的九串垂珠。文選.曹植.七啟:「九旒之冕,散耀垂文;華組之纓,從風紛紜。」

九旒造句

  • 及葬,赐鸾辂九旒,余如王礼。
  • 皆左右?驾,五?,?九旒,画降龙。
  • )参旗九旒,从风飘扬。
  • 祭飨朝庆,宜正服衮衣九文,冠冕九旒
  • 九旒之冕,散耀垂文。
  • 诗号:真元归政下九洲,田园河山垂九旒
  • 周礼曰:龙旗九旒
  • 太子服衮冕,冠九旒,超级逼上,未可行也。
  • 撞鸿钟,建九旒
  • 九旒、銮辂、黄屋、左纛,班剑百二十人。
  • 明朝一加折上巾,再加七梁冠,三加九旒冕。
  • 《礼记?乐记》:“龙?九旒,天子之旌也。
  • 赏服大辂,龙旗九旒,渠门赤?,诸侯称顺焉。
  • 塑像者冕旒衮服,冕九旒,服九章,手执躬圭。
  • 只有九旒,是绝对不能僭越中国天子的十二旒。
  • ——《楚辞?刘向?九欢?逢纷》撞鸿钟,建九旒
  • ”裴?集解:“蔡邕《独断》曰,前驱有九旒云罕。
  • 宋代皇子纳妇,服九旒冕,妇人服揄翟,衣花钗首饰。
  • 今云参旗九旒,盖一指旗名,一言旒数,可以相明也。
  • ’遂下拜,升,受命,赏服大辂、龙旗九旒、渠门赤?。

九开头的词语: 九旒 九流十家 九华菊 九凤 九皋处士 九地 九阴 九译 九纬 九仙 九云锣 九僧诗 九死不悔 九头狮子 九土 九畹 九苍 九道 九成宫 九功

旒结尾的词语: 九旒 旌旒 画旒 丹旒 垂旒 辰旒 宸旒 采旒 彩旒 蔽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