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服(jiǔ fù)的成语解释及意思

作者:通通学

九服词语解释

九服

 1.    王畿以外的九等地区。

▶《周礼•夏官•职方氏》:“乃辨九服之邦国:方千里曰王畿,其外方五百里曰侯服,又其外方五百里曰甸服,又其外方五百里曰男服,又其外方五百里曰采服,又其外方五百里曰卫服,又其外方五百里曰蛮服,又其外方五百里曰夷服,又其外方五百里曰镇服,又其外方五百里曰藩服。”

▶《三国志•魏志•何夔传》:“先王辨九服之赋以殊远近,制三典之刑以平治乱。”

 2.    指全国各地区。

▶南朝·梁·沈约《法王寺碑》:“济横流而臣九服,握干纲而子万姓。”

▶《周书•文帝纪下》:“俾九服宁谧,诚赖翊赞之功。”

▶清·魏源《<圣武记>叙》:“人见其令雷行于九服,而不知其令未至阶闼也。”

 3.    古代王和后的九种服制。

▶《周礼•天官•屦人》“掌王及后之服屦”汉·郑玄注:“王吉服有九。”

▶宋·王应麟《小学绀珠•制度•九服》:“九服:冕服六(大裘至玄冕),弁服三(韦弁、文弁、冠弁)。”

九服网络解释

古代王畿以外的地域,每五百里劃為一區,按距離的遠近分為九等,有侯服、甸服、男服、采服、衛服、蠻服、夷服、鎮服及藩服,稱為「九服」。見周禮.夏官.職方氏。

泛指全國各地。文選.劉琨.勸進表:「自京畿隕喪,九服崩離,天下囂然,無所歸懷。」

古代天子的九種吉服,有大裘冕、袞冕、鷩冕、毳冕、希冕、玄冕、韋弁服、皮弁服、冠弁服。見宋.王應麟.小學紺珠.卷九.制度。

九服造句

  • 今敌跨制九服,非徒关右之地。
  • 中国古代历法中的九服晷影算法
  • 高祖武皇帝德洞四瀛,化绵九服
  • 有五服?三服?六服?九服等说。
  • 故能事恢三灵,仁洽九服
  • 九服兮皆四邻,乾降瑞兮坤降珍。
  • 切,水二斗,煮九升,分九服,日三。
  • 九服徘徊,三灵改卜。
  • 义征九服,仁兵告凯。
  • (31)九服:古代指京都以外的九个分区。
  • 此说实为一畿九服
  • 制御华夏,辑平九服,苍生闻此,应当大庆。
  • 九服仰垂拱之安。
  • 《宋书?明帝纪》:“德洞四瀛,化绵九服
  • 临轩,九服同会。
  • ”参见“九服”。
  • 气虚瞳子无神者,以麦门冬佐之,蜜九服,效。
  • 夫夷蛮戎狄,谓之四夷,九服之制,地在要荒。
  • 九服或九畿说。
  • ”孙诒让正义:“地中者,为四方九服之中也。

九开头的词语: 九服 九锡 九牧 九如 九原 九华帐 九方皋 九五 九陌 九牛二虎之力 九族 九重天 九曲 九鼎 九流三教 九霄 九洲四海 九重 九五之尊 九叠篆

服结尾的词语: 九服 敬服 靓服 警服 惊服 进服 近服 锦服 衿服 巾服 嗟服 校服 姣服 教服 绛服 强服 降服 江服 贱服 剑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