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戎词语解释
伏戎
1. 埋伏军队或刺客。
▶《易•同人》:“九三,伏戎于莽。”
▶孔颖达疏:“伏潜兵戎于草莽之中。”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阿绣》:“僕谋伺其来,操兵入共击之……女谈笑如常,举手向刘曰:‘悉君心事,方将图效绵薄,何竟伏戎?’”
2. 指隐伏伺机以图作乱的武人。
▶《旧唐书•萧道孔纬等传赞》:“如木斯蠹,自溃于中。抵巇侮乱,安责伏戎!”
------------------------------
伏戎
补证条目
1.指隐伏伺机以图作乱的武人。
▶《醒世姻缘传》第十五回:“却道那些扒街淘空的小人,你一疏,我一本,又说有甚麽未浄的遗奸,又说有甚麽伏戎的余孽。”
伏戎造句
- 象曰:伏戎于莽,敌刚也。
- 灌莽悉伏戎之地,萑蒲为聚盗之资。
- 《易?同人》:“九三,伏戎於莽。
- 九三:伏戎于莽,升其高陵,三岁不兴。
- 爱育黎首,臣伏戎羌。
- ?高宗纪赞》:“伏戎于寝,构堂终坠。
- 抵?侮乱,安责伏戎!
- 伏戎于莽,敌刚也。
- 若稍懈,则伏戎於莽,吴起所谓舟中皆敌国也。
- 九三伏戎于莽。
- ”狐女说的“悉君心事,方且图效绵薄,何劳伏戎?
- 爱育黎首(ài yùlíshǒu),臣伏戎羌(chén fúróng qiāng)。
- 女谈笑如常,举手向刘曰:“君心事,方将图效绵薄,何竟伏戎?
- 爱育黎首臣伏戎羌:他们爱抚、体恤老百姓,四方各族人都归附向往。
- 汀州、延平、建安三郡多伏戎,克简遣兵破其巢穴,离其党羽,次第皆就抚。
- 今若经御览而留中,则非止辇转圜之义;若不经御览而留中,必有伏戎援奥之奸。
- 《南柯记?伏戎》:“近日得他文书,于槐安国上,加一个‘大’字,好不小视人也。
- 明孙肩《甲乙杂著?告城?文》:“望赐回日之戈,读进履之书,攻克伏戎,有命承家。
- 隋大业五年(609年),隋朝在且末设郡,统肃宁、伏戎二县,并嫡天下罪人,配为戍卒,大开屯田。
- 时“山幽薮深,亡命攸萃,灌莽悉伏戎之地,萑蒲为聚盗之资”,民风?,古来多盗,治最为难。
伏开头的词语: 伏闇 伏寇 伏祠 伏处 伏钺 伏倒 伏路 伏桩 伏室 伏合 伏奏 伏输 伏状 伏死 伏菟 伏踬 伏猛 伏听 伏怨 伏牛山
戎结尾的词语: 豲戎 护戎 狐裘蒙戎 和戎 鬼戎 干戎 伏戎 冯戎 封戎 蕃戎 典戎 大戎 蹙戎 从戎 陈戎 参戎 布戎 秉戎 兵戎 边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