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晕(dǎo yūn)的成语解释及意思

作者:通通学

倒晕词语解释

倒晕(倒晕,倒晕)

 1.    唐·宋妇女眉妆式样之一。

▶唐·宇文士及《妆檯记》:“妇人画眉,有倒晕粧。”

▶宋·晏几道《蝶恋花》词:“倒晕功夫,画得宫眉巧。”

▶宋·苏轼《常润道中有怀钱塘寄述古》诗之三:“剩看新翻眉倒晕,未应泣别脸消红。”

 2.    花瓣一般近萼处色深,至瓣尖渐浅。若近萼处色浅,至其末反深者,称为倒晕。

▶唐·王建《同于汝锡赏白牡丹》诗:“统心黄倒晕,侧茎紫重稜。”

▶宋·欧阳修《洛阳牡丹记》:“倒晕檀心者,多叶红花,凡花近萼色深,至其末渐浅,此花自外深色,近萼反浅白,而深檀点其心,此尤可爱。”

倒晕造句

  • 倒晕:唐宋时画眉式样之一。
  • 》词:“倒晕功夫,画得宫眉巧。
  • 倒晕工夫①,画得宫眉巧。
  • 倒晕工夫,画得宫眉巧。
  • 倒晕檀心者,多叶红花。
  • 倒晕疏花,颇得古法。
  • 若近萼处色浅,至其末反深者,称为倒晕
  • 妇人画眉有倒晕妆,古乐府有“晕拢鬓”之句。
  • 《妆台记》:“五代宫中画眉,……十曰‘倒晕眉’。
  • 《同于汝锡赏白牡丹》诗:“统心黄倒晕,侧面紫重?。
  • 曾令画工画《十眉画》,名目有鸳鸯眉、小山眉、倒晕眉等。
  • 唐王建《同于汝锡赏白牡丹》诗:“统心黄倒晕,侧茎紫重?。
  • 在诗中曾点出过“横烟”、“却月”、“倒晕”三种眉的名字。
  • ”苏轼《常润道中有怀钱塘寄述古五首》之三:“剩看新翻眉倒晕
  • 讵伏垛之贼施放冷枪,弹穿该副将胸腕,倒晕落马,经随丁扶救回船。
  • 玄宗在四川曾令画工画《十眉画》,名目有鸳鸯眉、小山眉、倒晕眉等。
  • 自来墨梅尖以白黑相形,正仲始出新意,为倒晕素质以反之,得舅氏遗法。
  • 十眉为鸳鸯、小山(远山)、五岳、三峰、垂珠、月棱、分梢、涵烟、拂云、倒晕
  • 的痛楚,头晕头疼,精神、体力不济,蹲会儿站起身,眼前发黑,有的还摔倒晕倒。
  • ”宋苏轼《常润道中有怀钱塘寄述古》诗之三:“剩看新翻眉倒晕,未应泣别脸消红。

倒开头的词语: 倒押韵 倒屧 倒收 倒贩 倒盆 倒顿 倒坏 倒见 倒橐 倒蛋 倒君 倒吊 倒披 倒箸 倒断 倒盭 倒寘 倒持戈矛 倒儠匠 倒靥

晕结尾的词语: 昏晕 黄晕 环晕 烘晕 黑晕 光晕 红晕 风晕 发晕 电晕 灯晕 倒晕 春晕 重晕 彩晕 碧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