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曳词语解释
倒曳亦作“倒拽”。
倒拖;倒拉。
▶《北史•赵仲卿传》:“微有不理者,仲卿辄召主掌挞其胸背,或解衣倒曳于荆棘中,时人谓之于菟。”
▶《警世通言•计押番金鳗产祸》:“碌乱了半夜,周三背了包裹,倒拽上门,迤逦出北关门。”
▶《初刻拍案惊奇》卷三四:“众皂隶一齐动手,把……那尼姑横拖倒拽,捉将下来。”
倒曳造句
- 裹于木端而后向后倒曳之。
- ?掖元忠辞气不屈,思止怒而倒曳元忠。
- 陈寅臂力过人,路遇奔马,便揪住马尾倒曳而回。
- 父忠,长九尺,力能倒曳牛,以材宫为中宫幕士。
- 式耜被横拖倒曳,还是面不改色,斥责那种罪恶行径。
- 每下一舟,舟中人登岸,共以缆前后倒曳之,须时乃放。
- 【出处】晋?皇甫谧《帝王世纪》:“纣倒曳九牛,抚梁易柱。
- 每亲事,小有忤旨,即令倒曳而出,至数百步外方止,肤体无完者。
- 邹山之险,彼之所凭,前锋始得接手,崔邪利便尔入穴,将士倒曳出之。
- 微有不理者,仲卿辄召主掌挞其胸背,或解衣倒曳于荆棘中,时人谓之於菟。
- 群殴凌虐,斫胸割舌,倒曳两足随地拖行,自殿?曳至端礼门,口鼻耳目皮肤尽烂裂。
- 然后用臣布为桩,旁架横木,以腹抵横木之一端,敛气上提,使腹紧裹于木端而后向后倒曳之。
- 帝纣天资聪颖,闻见甚敏;稍长又材力过人,有倒曳九牛之威,具抚梁易柱之力,深得帝乙欢心。
- ,圣火令脱手,向渡难胸口急掷过去,双掌一翻,已抓住索头,一招“倒曳九牛尾”,猛力向外急拉。
- 《北史?赵仲卿传》:“微有不理者,仲卿辄召主掌挞其胸背,或解衣倒曳於荆棘中,时人谓之於菟。
- 他登轼而望,见齐军旗鼓杂乱,兵器倒曳,又下车观察到齐军战车的车辙十分混乱,判定齐军是真正溃败,才向庄公提出大胆追击的建议。
- 初时仅略见移动,及后渐能向外跃出,于是纸篷随拳出后,即用左手所持长绳,向后倒曳,将纸篷拉回,然后再击再拉,至力尽而止,或左右手相易而行之。
倒开头的词语: 倒押韵 倒屧 倒收 倒贩 倒盆 倒顿 倒坏 倒见 倒橐 倒蛋 倒君 倒吊 倒披 倒箸 倒断 倒盭 倒寘 倒持戈矛 倒儠匠 倒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