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对词语解释
借对(借对,借对)
古人诗文中的一种对仗方法,可分两类:
(1)借音为对。即以一句中某字的同音字与另一句中的字相对。如唐·孟浩然《裴司士员司户见寻》诗:“厨人具鸡黍,稚子摘杨梅。”“杨”音同“羊”,借以与“鸡”相对。又如唐·刘禹锡《陋室铭》:“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鸿”音同“红”,借以与“白”相对。
(2)借义为对。即一句中的某字有两个以上的意义,诗中用的是甲义,而借其乙义或丙义与另一句中的字相对。如唐·杜甫《曲江》诗之二:“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诗中“寻常”义为平常,但古时八尺为寻,倍寻为常。此即以其长度单位义与数字“七”、“十”相对。又如唐·李商隐《令狐八拾遗绹见招》诗:“汉苑风烟催客梦,云臺洞穴接郊扉。”诗中“汉”为朝代名,但“汉”又有星汉之义,此即借以与“云”相对。
------------------------------
借对
补证条目
古人诗文中的一种对仗方法,可分两类:
(1)借音为对。即以一句中某字的同音字与另一句中的字相对。(2)借义为对。即一句中的某字有两个以上的意义,诗中用的是甲义,而借其乙义或丙义与另一句中的字相对。
▶宋魏庆之《诗人玉屑》卷二:“有借对,孟浩然‘厨人具鸡黍,稚子摘杨梅’、太白‘水舂云母碓,风扫石楠花’、少陵‘竹叶于人既无分,菊花从此不须开’,言之者有是也。”
参见“假对”。
借对网络解释
一種詩文中的對仗方式。可分為兩類:一、借音為對。如唐朝孟浩然的裴司士員司戶見尋詩「廚人具雞黍,稚子摘楊梅」中「楊」借「羊」音與「雞」對;劉禹錫的陋室銘「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中「鴻」借「紅」音與「白」對。二、借義為對。如唐杜甫的曲江詩二首之二「酒債尋常行處有,人生七十古來稀」詩中「尋常」義為平常,但古時八尺為尋,倍尋為常,故以其長度單位義與數字「七」、「十」相對。
借对造句
- 这种谐音的借对,多见于颜色对。
- 词中借对风月冶游的眷念和追惜。
- ”并且借对话点出这是“哀音”。
- 凭借对市场的知晓与掌握。
- 就律诗格式说,此联用的是借对法。
- MOON正是凭借对WAR3深厚的理解来赢得胜利的。
- 这样的借对,也属工对。
- 诗文对偶中的借对。
- 凭借对他的印象,人们不会担心他的活路。
- 。他凭借对吴昌硕的研究,认定是幅真品。
- 民兵凭借对当地地形的优势与美军展开巷战。
- 这首令词借对雪与梅花之礼赞,讴歌了春天。
- 颈联为借对,“落日”比喻暮年,而非写实。
- 小令借对春天的赞美,表达了强烈的惜春感情。
- 诗人借对前事的评述逐渐抽绎出自己的思绪来。
- 但是他们凭借对艺术的执著,咬牙坚持了下来。
- 【借对】:近体诗的一种对仗方式,或称为假对。
- 削球的动作小,主要是借对方来球之力将球削出。
- 上面四句借对外物描写,来烘托女主人公的心境。
- 他们仅仅凭借对录像资料的分析,便投入了战斗。
借开头的词语: 借对 借光 借东风 借尸还魂 借助 借镜 借重 借代 借故 借花献佛 借喻 借方 借口 借鉴
对结尾的词语: 借对 接对 较对 校对 交对 强对 简板对 坚对 假对 佳对 挤对 诘对 机对 婚对 会对 胡支对 候对 核对 酣对 诡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