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箸词语解释
借箸
1. 唐·杜牧《河湟》诗:“元载相公曾借箸,宪宗皇帝亦留神。”
▶元·冯子振《鹦鹉曲•四皓屏》:“借箸筹灭项兴刘,到底学神仙去。”
▶茅盾《杂感二题•又一副嘴脸》:“日本武士,对于中国的这些‘好心肠的老实人’之谆谆劝告,借箸代谋,大概并不领情,大概在暗笑。”
▶唐·柳宗元《送邠宁独孤书记赴辟命序》:“吾子歷览古今之变,而通其得失,是将植密画于借箸之宴,发群谋于章奏之笔。”
▶《续资治通鉴长编•宋真宗大中祥符三年》:“陛下虽前席问计,群臣欲借箸出奇,以臣料之,恐无及也。”
2. 《史记•留侯世家》:“食其未行,张良从外来谒。
▶汉王方食,曰:‘字房前!客有为我计桡楚权者。’具以郦生语告,曰:‘于子房何如?’良曰:‘谁为陛下画此计者?陛下事去矣。’汉王曰:‘何哉?’张良对曰:‘臣请藉前箸为大王筹之。’”藉,《汉书•张良传》作“借”。箸,筷子。后因以“借箸”指为人谋划。
▶唐·杜牧《河湟》诗:“元载相公曾借箸,宪宗皇帝亦留神。”
▶元·冯子振《鹦鹉曲•四皓屏》:“借箸筹灭项兴刘,到底学神仙去。”
▶茅盾《杂感二题•又一副嘴脸》:“日本武士,对于中国的这些‘好心肠的老实人’之谆谆劝告,借箸代谋,大概并不领情,大概在暗笑。”
▶唐·柳宗元《送邠宁独孤书记赴辟命序》:“吾子歷览古今之变,而通其得失,是将植密画于借箸之宴,发群谋于章奏之笔。”
▶《续资治通鉴长编•宋真宗大中祥符三年》:“陛下虽前席问计,群臣欲借箸出奇,以臣料之,恐无及也。”
借箸网络解释
◎借箸jièzhù
[make a plan for others]喻代别人出谋划策
元载相公曾借箸,宪宗皇帝亦留神。——杜牧《河湟》
比喻代人謀劃設計。幼學瓊林.卷三.人事類:「與人設謀曰借箸。」唐.杜牧.河湟詩:「元載相公曾借箸,憲宗皇帝亦留神。」見「藉箸代籌」條。,或作「藉箸」。
借箸造句
- 元载相公曾借箸,宪宗皇帝亦留神。
- 开口论世事,借箸对天子。
- “借箸”,用张良的故事。
- 】借箸筹灭项兴刘,到底学神仙去。
- 纵使搴旗细柳军,何如借箸蓬莱殿。
- ?倭正寇?中,???以南日借箸。
- 画沙借箸古来少,长枪大箭徒逍遥。
- 借箸机筹,著鞭功业,只合从君说。
- ,由张良借箸之谋,萧何漕挽之功也。
- 借箸青油,挥毫紫塞,旧事不堪重举。
- 德国不少人著书立说,为政府借箸代筹。
- ”及闻留侯借箸,乃笑曰:“赖有此耳。
- 代人作事,曰代庖;与人设谋,曰借箸。
- 为‘借箸’一联累耳。
- ”这个典故的由来,与“张良借箸”同义。
- “借箸”这个典故源于《史记?留侯世家》。
- ”参见“借箸”。
- 谁跨扬州鹤去,已怨故山猿老,借箸欲前筹。
- 良借箸,操提刀。
- 出于?馈失职,资扉绝供,致此投戈,是乖借箸。
借开头的词语: 借箸 借韵 借题发挥 借箸代筹 借刀杀人 借词 借问 借用 借对 借光 借东风 借尸还魂 借助 借镜 借重 借代 借故 借花献佛 借喻 借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