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问词语解释
借问(借问,借问)
1. 犹询问。
▶《宋书•萧惠开传》:“虑兴宗不能诣己,戒勒部下:‘蔡会稽部伍若借问,慎不得答。’”唐·任华《寄杜拾遗》诗:“杜拾遗,知不知,昨日有人诵得数篇黄绢词,吾怪异奇特借问,果然称是杜二之所为。”
▶元·萨都剌《宫词》:“骏马骄嘶懒着鞭,晚凉骑过御楼前。宫娥不识中书令,借问谁家美少年。”
2. 古诗中常见的假设性问语。一般用于上句,下句即作者自答。
▶晋·陶潜《悲从弟仲德》诗:“借问为谁悲?怀人在九冥。”
▶唐·韩愈《送僧澄观》诗:“借问经营本何人?道人澄观名籍籍。”
▶宋·姜夔《昔游诗》:“朝发黄陵祠,暮至赤沙曲。借问此何处?沧湾三十六。”
3. 向人打听情况时所用的敬辞。犹言请问。
▶《水浒传》第三回:“史进道;‘借问经略府内有个东京来的王教头吗?’”周立波《山乡巨变》上二:“邓秀梅停步问道:‘借问一声,乡政府是哪个屋场?’”
4. 过问。
▶《旧唐书•刘仁轨传》:“今日官府,与往日不同,人心又别。
▶贞观、永徽年中,东西徵役,身死王事者,并蒙敕使弔祭,追赠官职,亦有迴亡者官爵与其子弟。从显庆五年以后,徵役身死,更不借问。”
▶宋·梅尧臣《村豪》诗:“里胥休借问,不信有官权。”
------------------------------
借问
补证条目
1.犹询问。
▶晋葛洪《抱朴子·杂应》:“且暴急之病,而远行借问,率多枉死矣。”
2.向人打听情况时所用的敬辞。犹言请问。
▶南朝梁萧子范《后堂听蝉》诗:“借问边城客,伤情宁可言?”
▶唐元结《寿翁兴》诗:“借问多寿翁,何方自修育?”
借问网络解释
◎借问jièwèn
[may I ask]敬辞,用于向别人询问事情;请问
借问酒家何处有?
詢問。宋書.卷八十七.蕭惠開傳:「慮興宗不能詣己,戒勒部下:『蔡會稽部伍若借問,慎不得答。』惠開素嚴,自下莫敢違犯。」唐.任華.寄杜拾遺詩:「杜拾遺,知不知,昨日有人誦得數篇黃絹詞,吾怪異奇特借問,果然稱是杜二之所為。」
請問。為向人打聽情況時的客氣話。唐.崔顥.長干曲四首之一:「停船暫借問,或恐是同鄉。」水滸傳.第三回:「史進道:『借問經略府內有個東京來的五教頭嗎?』」
詩中常見的假設性問語。一般用於上句,下句即作者自答。晉.陶淵明.悲從弟仲德詩:「借問為誰悲?懷人在九冥。」唐.韓愈.送僧澄觀詩:「借問經營本何人?道人澄觀名籍籍。」
借问造句
- 借-借问一句,你知道bobby ray bailey的地址吗?
- 借问,在糖尿病人面前总爱说终身病的人士,为什么不去给其本就早已酷寒伤残的心以温馨向往,却反而又要为其撒上一把辣椒面,抑或冷凝的冰霜
- 首先,借问题提出之机,对“城市规划运行”的概念及其背景进行了分析和阐述。通过对系统论、控制论、博弈论、运筹学等理论内涵的分析和演绎,从理论上支撑、引证了城市规划运行机制的研究工作;通过对城市规划运行的方法论进行综合描述和求证,并把监理制度、 iso质量管理体系以及绩效管理等理念引入到城市规划运行机制中,系统地研究了城市规划运行的模式、方法以及法制环境、管理体系等相关问题。
借开头的词语: 借问 借用 借对 借光 借东风 借尸还魂 借助 借镜 借重 借代 借故 借花献佛 借喻 借方 借口 借鉴
问结尾的词语: 借问 讦问 降问 讲问 检问 甲乙问 嘉问 家问 记问 诘问 吉问 极问 讥问 稽问 或问 讳问 蕙问 诲问 惠问 唤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