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葬(jiǎ zàng)的成语解释及意思

作者:通通学

假葬词语解释

假葬谓暂时浅埋以待改葬。

▶《三国志•魏志•曹休传》:“休年十余岁,丧父,独与一客担丧假葬。”

▶南朝·梁·陶弘景《周氏冥通记》卷一:“天监二年亡,年三十四,仍假葬焉。”

▶清·顾炎武《日知录•假葬》:“晋武帝·太康中,前太子洗马郄诜,寄止卫国文学讲堂十余年,母亡,不致丧归,便于堂北壁外下棺,谓之假葬。”

▶清·袁枚《随园随笔•典礼》:“《仪礼•士丧礼》之‘肂’即假葬也,谓先掘地揜棺使人不见也。然三月而葬,则殊亦不久。”

假葬造句

  • 逾月,授刑部侍郎,予假葬父省母。
  • 假葬桥山,超升昊苍。
  • 寻上疏乞假葬父。
  • 休年十馀岁,丧父,独与一客担丧假葬,携将老母,渡江至吴。
  • ?魏志?曹休传》:“休年十馀岁,丧父,独与一客担丧假葬
  • (2)又如:假嘈(胡乱应付);假延(暂且延缓);假埋(假葬
  • 所纂方舆考略、月令辑要,分注御选唐诗既成,乞假葬母归,遂不出。
  • 古人因为某种原因(如选择基地等)在正式安葬之前先行假葬,暂时掩埋。
  • ”南朝梁陶弘景《周氏冥通记》卷一:“天监二年亡,年三十四,仍假葬焉。
  • 张英于康熙二十年(1681)乞假葬父,在龙眠双溪构筑“双溪草堂”,闲居四年。
  • 白裤瑶习俗,长者死后假葬或以泥封棺,过一段时间再择吉日正式下葬,学称“二次葬”。
  • 《兵垣奏议?请假葬亲疏》:“若失其期,便有违碍,倘复迁延,则臣永为圣世之罪人矣。
  • 父昭之,以学解称于乡里,谦之年数岁,所生母亡,昭之假葬田侧,为族人朱幼方燎火所焚。
  • 诜母病,苦无车,及亡,不欲车载柩,家贫无以市马,乃于所住堂北壁外假葬,开户,朝夕拜哭。
  • 之后想要退出公司时已经身不由己,所以在两年前为自己举办了假葬礼,权戒在葬礼时被公司取走了。
  • ”清顾炎武《日知录?假葬》:“晋武帝太康中,前太子洗马郄诜,寄止卫国文学讲堂十馀年,母亡,不致丧归,便於堂北壁外下棺,谓之假葬
  • 而隐居在千叶老家的石井四郎由于害怕成为战犯,他连假葬礼都准备好了,他的助手内藤良一陆军中佐与美军谈判,以提供人体实验和细菌研究资料为条件,换取了美国对731部队有关人员免除战争责任,逃脱了审判。

假开头的词语: 假葬 假气游魂 假埋 假名托姓 假面剧 假是 假食 假人假义 假局子 假吏 假力于人 假藉 假候 假紒 假耤 假虎张威 假公营私 假官 假虎 假皇帝

葬结尾的词语: 假葬 火葬 会葬 护葬 厚葬 海葬 还葬 国葬 归葬 斡葬 棺殡椁葬 公葬 更葬 合葬 藁葬 槀葬 槁葬 改葬 祔葬 附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