僦柜(jiù guì)的成语解释及意思

作者:通通学

僦柜词语解释

僦柜(僦柜,僦柜)

亦作“僦匮”。

唐代有柜房,是一种代人保管金钱及贵重物品以收取保管费的寄存业。所设保管柜即称“僦柜”。亦用以泛指这种柜房业务。后又演变为典当质钱的质库(当铺)。

▶《旧唐书•德宗纪上》:“搜括既毕,计其所得纔八十万贯,少尹韦禛又取僦柜质库法拷索之,纔及二百万。”

▶《新唐书•奸臣传下•卢杞》:“然悉田宅奴婢之直,缗止八十万,又僦匮、质舍、居贸粟者,四貣其一,仅至二百万。”

▶《资治通鉴•唐德宗建中二年》:“又括僦柜质钱。”

▶胡三省注:“民间以物质钱,异时赎出,于母钱之外复还子钱,谓之僦柜。”

▶范文澜·蔡美彪等《中国通史》第三编第二章第五节:“据现有材料看,最大的商业当是放高利贷的柜坊。柜坊又有僦柜、寄附铺、质库、质舍等名称,类似后世的当铺。”

僦柜造句

  • 《资治通鉴?德宗建中三年四月》:“又括僦柜质钱,凡蓄积钱帛粟麦者,皆借四分之一。
  • 一些富商巨贾为财物安全和避免搬运麻烦,常将钱存储在僦柜中,需用时,可出贴或用信物支取。
  • ”胡三省注:“民间以物质钱,异时赎出,于母钱(抵押所得的钱)之外,复还子钱(利息),谓之僦柜
  • 僦柜:到唐朝中期,由于商业日趋繁荣,都市中开始出现代商人保管金银财物的商铺,称为僦柜,也称柜坊。
  • 又以僦柜纳质积钱货贮粟麦等,一切借四分之一,封其柜窖,长安为之罢市,百姓相率千万众邀宰相于道诉之。
  • ”后来对僦柜有不同的名称,元代叫作“解库”、“解典铺”、“解典库”,明代叫作“当铺”、“典铺”、“解铺”等。
  • 可见,尽管典当行的钱是被抢走的,然而其资金储备却是很丰厚的,它和柜坊中专门代人保管贵重财物的僦柜,在暴力剥夺之下,已成为封建国家维持财政的一个重要来源。

僦开头的词语: 僦柜 僦载 僦赁

柜结尾的词语: 僦柜 酒柜 金柜 轿柜 货柜 黄金入柜 翻箱倒柜 二掌柜 顶柜 电冰柜 地掌柜 春柜 床头柜 储柜 橱柜 佛柜 壁柜 保险柜 暗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