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报私仇(gōng bào sī chóu)的成语解释及意思

作者:通通学

公报私仇词语解释

公报私仇(公报私仇,公报私仇)

假借公事来报复私人仇恨。

▶清·孔尚任《桃花扇•逮社》:“堪忧!昏君乱相,为别人公报私仇。”亦作“公报私雠”。

▶清·李渔《比目鱼•误禽》:“想是我家男子得罪了谭官人,所以公报私雠,想出法来害他。”

------------------------------

公报私仇

 补证条目

假借公事来报复私人仇恨。

▶《警世通言•王安石三难苏学士》:“小弟初然被谪,只道荆公恨我摘其短处,公报私仇,谁知他到不错,我到错了。”

▶丁玲《太阳照在桑干河上》三十:“你说那些王八崽子们还有个不趁火打劫、公报私仇的么?”

公报私仇网络解释

公报私仇gōngbàosīchóu

[avenge a personal wrong in the name of public interests]在公务活动中利用某种优势打击报复其认为有私人怨仇的人

假借公事為名,圖報一己的私仇。初刻拍案驚奇.卷十五:「恁般強橫,今日又將我家人收留謀死了他,正好公報私仇,卻饒不得。」亦作「公報私讎」。

公报私仇成语解释

◎假借公事报私人的仇恨。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卷二十九:“汪知县公报私仇,借家人卢才的假人命,装在我名下,要加小的死罪。”

◎昏君乱相,为别人~。(清·孔尚任《桃花扇·逮社》)

◎动宾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

公报私仇近义词

挟私报复公报私仇

公报私仇反义词

克己奉公

公报私仇造句

  • 故事描述, 1953至1955年,香港警方称为最黑暗的时期,一日可发生三十二宗案件,而犯罪份子有百分之四十是积犯原来狱中不良份子,滥用权力,公报私仇,歪曲监狱制度

公开头的词语: 公路网 公事房 公是公非 公古哩 公葬 公该 公券 公席 公家人 公取 公宴 公律 公开审理 公厅 公符 公事人 公格尔山 公耳忘私 公们俩 公货

仇结尾的词语: 好仇 国仇 官报私仇 寡仇 贾仇 公仇 公报私仇 复仇 夫妻无隔夜之仇 夫妻无隔宿之仇 反目成仇 恩仇 敌忾同仇 党仇 仇仇 雠仇 成仇 不记前仇 不解之仇 避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