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冕词语解释
冠冕
1. 古代帝王、官员所带的帽子。
▶《左传•昭公九年》:“我在伯父,犹衣服之有冠冕。”
▶《后汉书•明帝纪》:“宗祀光武皇帝于明堂,帝及公卿列侯始服冠冕、衣裳、玉佩、絇履以行事。”
▶明·梁辰鱼《浣纱记•送饯》:“去其冠冕,作彼庸奴。”
2. 特指中原汉人服饰。
▶《隋书•东夷传论》:“今辽东诸国,或衣服参冠冕之容,或饮食有俎豆之器,好尚经术,爱乐文史。”
3. 比喻仕宦。
▶《后汉书•郭太传》:“﹝贾淑﹞虽世有冠冕,而性险害,邑里患之。”
▶《南史•王裕之等传论》:“观夫晋氏以来,诸王冠冕不替,盖亦人伦所得,岂唯世禄之所专乎。”
▶宋·叶适《朝请大夫沈公墓志铭》:“沈氏自汉以后,冠冕名闻之盛,代不绝于乌程。”
4. 冠族,仕宦之家。
▶《世说新语•德行》“王绥在都”南朝·梁·刘孝标注引《中兴书》:“自王浑至坦之,六世盛德,绥又知名于时,冠冕莫与为比。”
▶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勉学》:“虽千载冠冕,不晓书记者,莫不耕田养马。”
▶王利器集解:“《文选•奏弹王源》李善注引《袁子正书》:‘古者,命士已上,皆有冠冕,故谓之冠族。’”
5. 比喻首位。
▶《三国志•蜀志•庞统传》:“徽甚异之,称统当为南州士之冠冕。”
▶唐·刘知几《史通•鉴识》:“盖《尚书》古文,六经之冠冕也;《春秋左氏》,三传之雄霸也。”
▶金·王若虚《跋王进之墨本孝经》:“孝悌百行之冠冕,《孝经》六艺之喉衿。”徐迟《入峡记》:“长江的治理和综合开发已经在筹划着了。它,毫无疑问的,将是我国建设事业中最伟大的一个建设,一个冠冕。”
6. 盖过,居于首位。
▶南朝·宋·颜延之《蜀葵颂》:“渝艳众葩,冠冕群英。”
▶《旧唐书•长孙无忌传》:“茂绩殊勋,冠冕列辟。”
▶清·梁章鉅《退庵随笔•读史》:“欧公文章,冠冕有宋。”
▶郭沫若《南冠草》第五幕:“令尊彝仲先生道义文章,冠冕人伦。”
7. 犹言体面,光彩。
▶《醒世恒言•卖油郎独占花魁》:“何不倾成锭儿,还觉冠冕。”
▶《儒林外史》第二十回:“小弟而今正要替先生接风,我们而今到酒楼上坐罢,还冠冕些。”
▶鲁迅《书信集•致姚克》:“譬如‘伟人’‘教授’‘学者’‘名人’‘作家’这些称唿,当初何尝不冠冕,现在却听去好像讽刺了。”
8. 指日珥。
▶唐·韩偓《登南神光寺塔院》诗:“日宫紫气生冠冕,试望扶桑病眼开。”参见“冠珥”。
冠冕网络解释
◎冠冕guānmiǎn
(1)[royal crown;official hat]∶古代皇冠或官员的帽子
(2)[highsounding]∶比喻受人拥戴或出人头地
冠冕之盛,当时莫与比焉。——《北史·寇洛等传论》
冠冕堂皇
冠帽的總稱。或作「冠絻」。
仕宦,又指高官高位。三國志.卷二十七.魏書.王昶傳:「今汝先人世有冠冕,惟仁義為名。」
領袖。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明詩:「觀其結體散文,直而不野,婉轉附物,怊悵切情,實五言之冠冕也。」
堂皇大方。儒林外史.第二十四回:「匡先生在此取結赴任,恐不便到茶室裡去坐,小弟而今正要替生生接風,我們而今竟到酒樓上去坐罷!還冠冕些。」
冠冕造句
- 这些话都是很冠冕堂皇的。
- 他的藉口可真冠冕堂皇。
- 他们过分热衷于冠冕堂皇的谈吐。
- 他讲了几句冠冕堂皇而又出自真心的话。
- 荆棘冠冕是真荆棘编的,钉在圣灵头上。
- 第二个理由整个说来比较普遍,也比较冠冕。
- 自由移民一词听起来冠冕堂皇,实际上并非如此。
- 他们都风度翩翩,温文尔雅,穿着华贵的长袍,戴着冠冕呢。
- 嗯,把我引上伊西斯神殿的那些诺言曾经是多么冠冕堂皇呀!
- 大家见他煞有介事地说了一套冠冕堂皇的话,个个脸有愧色。
- 我向她说出一个冠冕堂皇的理由,说我天天等候我丈夫从爱尔兰来。
- 等这篇冠冕堂皇的演说结束之后,福瑟琳格小姐低低地行了个屈膝礼。
- 也许由于俄国历史上的原因,使他们重视念经式的、冠冕堂皇的宣言和显眼的象征。
- 普瑞斯莱自己的那套暖昧不明的计划,冠冕堂皇的改造世界的方案,却变得一文不值了。
- 自由可不是什么头戴冠冕的美丽的女神,穿着洁白无瑕的衣裳,象征着胜利,至高无上。
- 只要把战略计划在纸上这么一写,正确的组织结构就会冒出来,轻而易举,又冠冕堂皇,又美观大方。
- 我一动不动地站着,心里觉得与其说是败在艾迪小姨的手下,倒不如说是败在后面那个冠冕堂皇的男生的手下。
- 戴着金色的头盔,顶着光荣的冠冕。
- 但是这冠冕却比金冠或银冠更高贵。
- 戴着荆棘冠冕,穿着紫袍。
冠开头的词语: 冠珥 冠盖场 冠屦倒施 冠鸡 冠具 冠醮 冠上履下 冠履倒置 冠部 冠裾 冠序 冠凫 冠事 冠子 冠袍带履 冠簪 冠盖里 冠帔 冠絻 冠族
冕结尾的词语: 火冕 黄冕 衮冕 珪冕 冠冕 挂冕 黼冕 绂冕 绋冕 黻冕 服冕 凤冕 峨冕 端冕 顶冕 貂冕 带冕 毳冕 衰冕 絺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