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笄(guān jī)的成语解释及意思

作者:通通学

冠笄词语解释

冠笄I

固定冠的簪子。

▶《宋史•礼志十八》:“冠笄、冠朵、九翚四凤冠,各置于槃,蒙以帕。”

II

 1.    指古代男女成年时分别举行的冠礼、笄礼。

▶《礼记•乐记》:“婚姻冠笄,所以别男女也。”

▶郑玄注:“男二十而冠,女许嫁而笄,成人之礼。”

 2.    指成年男女。

▶清·陈康祺《燕下乡脞录》卷八:“戴名世大逆,法至寸磔,族皆弃市,未及冠笄者,发边。”

 3.    梳头戴帽,指僧尼还俗。

▶明·顾起元《客座赘语》卷五:“后主曰:‘僧尼犯淫,使其冠笄。’乃是遂其所欲,姑令礼佛自忏。”

冠笄造句

  • ”“上头”即行冠笄礼的俗称。
  • 郑玄注:“今未冠笄者,着卷帻。
  • 遂先冠笄被服,同缢于堂。
  • 宾为将笄者加冠笄,适房,服背子。
  • ”(43)所谓未冠笄,是指未满二十岁。
  • 笄礼始加冠笄,再加冠朵,三加九?四凤冠。
  • 冠笄:男女年满二十岁所举行的成年礼仪式。
  • 言俱时变,而男子妇人免?、冠笄之不同也。
  • 郑玄说:“殇者,男女未冠笄而死,可哀伤者。
  • 上,冠笄盛于盘中,上面蒙以帕,由执事者执之。
  • 。《礼记?乐记》:“婚姻冠笄,所以别男女也。
  • 说着纷纷拿起簪环,要给她梳妆冠笄,做出嫁状。
  • 《淮南子?齐俗训篇》说:“中国冠笄,越人?发。
  • 汉代《礼记》有云:“男女未冠笄者……衿缨皆陪容臭”。
  • 留隍潮俗民间盛行成人礼俗就是出花园,类似古代的冠笄礼。
  • 。主要有:祭祖(祭磐瓠王)、冠笄(女子出嫁必冠笄)等。
  • 明顾起元《客座赘语》卷五:“后主曰:‘僧尼犯淫,使其冠笄
  • 小孩长大成人时要行成年礼,成年礼在中国传统社会称为冠笄之礼。
  • ”王琦汇解:“《礼记》:‘男女未冠笄者,总角衿缨,皆佩容臭。
  • 冠笄:「冠」指男、「笄」指女、举行男女成人的仪式、称之为冠笄

冠开头的词语: 冠珥 冠盖场 冠屦倒施 冠鸡 冠具 冠醮 冠上履下 冠履倒置 冠部 冠裾 冠序 冠凫 冠事 冠子 冠袍带履 冠簪 冠盖里 冠帔 冠絻 冠族

笄结尾的词语: 许笄 衡笄 冠笄 骨笄 副笄 发笄 恶笄 刺笄 初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