匦函词语解释
匦函(匦函,匦函)
1. 朝廷接受臣民投书的匣子。始置于唐。
▶唐·韩愈《赠唐衢》诗:“当今天子急贤良,匦函朝出开明光。”
▶唐·元稹《献事表》:“凡今之人,以谏鼓匦函为虚器,谓拾遗补阙为冗员。”
▶宋·欧阳修《南省策试第五道》:“立肺石以达穷民,设匦函以开言路。”
▶《资治通鉴•后汉高祖干祐元年》:“蜀主以张业、王处回执政,事多壅蔽,己未,始置匦函,后改为献纳函。”
2. 亦称上呈朝廷的书信、奏章。
▶宋·岳珂《吁天辩诬通叙》:“朝上匦函,暮拘矢狴,风旨之下,凌虐可知。”
▶宋·叶适《刘子怡墓志铭》:“甲申大旱,草根木实俱尽。君亟入匦函,乞发常平,卖度僧牒,转籴他州,词甚哀痛,上大惊。”参见“匦院”。
匦函网络解释
政府或私人機構所設置的意見箱。如:「學校每個星期都會將同學投入匭函的意見,拿出來公開討論和評議。」
匦函造句
- 暂无
函结尾的词语: 诲函 惠函 候函 贺函 匦函 棺函 公函 覆函 黼函 凤函 发函 耑函 调函 钿函 啖函 石函 寸函 驰函 尺函 册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