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物穷理词语解释
即物穷理(即物穷理,即物穷理)
程·朱理学的主要范畴之一。谓“理”在物先,事事物物皆是“理”的表现,要依据具体事物穷究其“理”。
▶《礼记•大学》“致知在格物”宋·朱熹集注:“闲尝窃取程子之意以补之曰:‘所谓致知在格物者,言欲致吾之知,在即物而穷其理也。’”严复《原强》:“夫朱子以即物穷理释格物致知,是也;至以读书穷理言之,风斯在下矣。”
即物穷理成语解释
◎程朱理学的主要范畴之一。指“理”在物先,事事物物皆是“理”的表现,要依据具体事物穷究其“理”。
即物穷理造句
- 二者即物穷理之最要涂术也(14)。
- 即物穷理之说,亦有合於吾性,而不可以为非也。
- 在“国立科学工艺馆”,馆长亲笔书写的条幅是:“即物穷理”。
- “古人比父子为桥梓,比兄弟为花萼,比朋友为芝兰,敦伦者,当即物穷理也。
- 而要“明天理”,便要即物穷理,逐日认识事物之理,积累多了,就能豁然贯通。
- 大学的基本任务是“格物致知”,即“即物穷理”,使其在小学养成的道德习惯提到道德信念的高度来执守。
- 陆九渊认为穷理在于明心,王夫之也谈即物穷理,他所说“即物”是指对客观事物的考察;“穷理”是指对事物规律的认识。
- 他们要求反对“空言性理”,提倡求实致用的实学;把朱熹偏重于道德伦理的“即物穷理”改造成为“即事为学”的实学概念。
- 在知行关系上,朱子继续维护自己的“即物穷理”、“格物致知”的命题,指出“凡有一物,必有一理,穷而致之,所谓格物者也”,对陆九渊的“即心明理”说进行了辩驳。
- 二程提出“格物致知”的认识学说;朱熹提出“即物穷理”的系统方法;陆九渊强调“反观”;王守仁则提出“致良知”说,认为格物致知就是致吾心之良知于事事物物,从而完成由内向外的认识路线。
- 这一最早出现在《礼记?大学》中的词语,其含义随历史发展流转变换,到晚清,它已不仅是“格物致知”、“即物穷理”的道德工夫,也不再视西方学理为简单的“形下之器”,而承担起近代科学基础教育的功能。
即开头的词语: 即物穷理 即或 即色空 即期 即事穷理 即兴之作 即令 即景生情 即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即是 即墨 即兴表演 即若 即景 即位 即刻 即鹿无虞 即事 即便 即日
理结尾的词语: 即物穷理 即事穷理 肌理 缉理 机理 积理 活理 会理 环理 画理 化理 护理 衡情酌理 横理 横蛮无理 黑理 和理 核理 行理 害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