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往薄来(hòu wǎng báo lái)的成语解释及意思

作者:通通学

厚往薄来词语解释

厚往薄来(厚往薄来,厚往薄来)

在交往中施予丰厚而纳受微薄。

▶《礼记•中庸》:“厚往而薄来,所以怀诸侯也。”

▶孔颖达疏:“厚往,谓诸侯还国,王者以其材贿厚重往报之。薄来,谓诸侯贡献使轻薄而来。如此,则诸侯归服。”

▶明·陈子龙《用夷目兵》:“不利其土地,不劳其人民,厚往薄来,羁縻而已。”

厚往薄来成语解释

◎在交往中施予丰厚而纳受微薄。

◎《礼记·中庸》:“厚往而薄来,所以怀诸侯也。”孔颖达疏:“厚往,谓诸侯还国,王者以其材贿厚重往报之。薄来,谓诸侯贡献使轻薄而来。如此,则诸侯归服。”

◎ 不利其土地,不劳其人民,~,羁縻而已。 ◎明·陈子龙《用夷目兵》

厚往薄来造句

  • 其朝贡无论疏数,厚往薄来可也。
  • 他并且确定了“厚往薄来”的朝贡原则。
  • 其一,“厚往薄来”的政策最后导致国库空虚。
  • 经济上则厚往薄来,给予各国诸多好处,树立了泱泱大国的风范。
  • 厚往薄来”的方针违反了经济发展规律,“蚀本”的买卖是无法持续的。
  • 至是四方之客日益集,牧之恢张心胸,厚往薄来,故杂宾亦稍稍进;而未几杜生之事起。
  • “郑和时代的中国,则是真正承担了一个文明大国的责任:强大却不称霸,播仁爱于友邦,宣昭颁赏,厚往薄来
  • 在经济来往中,七卫获利更多,这是基于明政府与少数民族经济往来的“厚往薄来”,“宁厚毋薄”的指导思想。
  • 大明帝国则按厚往薄来的原则厚赠来使,使海上丝绸之路沿线的几乎所有国家和地区纷纷被吸引加入到“华夷秩序”中来,从而使东亚这一国际关系网络发展到空前规模。
  • 当郑和第三次下西洋(永乐七年,1409年)返国时(1411年),明成祖朱棣为彰昭郑和扬大明国力雄厚,厚往薄来,使“海外平服”之丰功;同时为供奉郑和带回的罗汉画像、佛牙、玉玩,种植稀异树种如西府海棠等,敕建静海寺。
  • 15世纪前期,随着郑和强大宝船队对印度洋的巡航,以及永乐帝朱棣对北方蒙古势力的扫荡,朝贡体系达到了它的巅峰,在明朝陆海军的“威逼”和“厚往薄来”政策的“利诱”之下,向明朝政府朝贡的国家和部族一度达到了65个。
  • 这个时期,除了同明朝有直接接触的朝鲜、越南、缅甸等国外,在厚往薄来政策引导下,其他的一些国家对于明朝的朝贡,逐渐演变成了一种贸易往来,尤其是明朝中后期的海禁政策,使得朝贡几乎成为这些国家同中国进行贸易往来的唯一手段,这之中最有名的就是中日之间的勘合贸易。

厚开头的词语: 厚费 厚密 厚货 厚扰 厚墩儿 厚亡 厚墩墩 厚味腊毒 厚结 厚养 厚禄 厚交 厚禄高官 厚答 厚恩 厚款 厚泊 厚报 厚毒 厚下

来结尾的词语: 机不可失,失不再来 机不可失,时不再来 祸从天上来 惠来 惠然肯来 回来 桓石虔来 怀来 划得来 划不来 许来 胡来 乎来 后来 厚往薄来 朅来 行来 寒往暑来 还来 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