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稷词语解释
后稷
1. 周之先祖。相传姜嫄践天帝足迹,怀孕生子,因曾弃而不养,故名之为“弃”。
▶虞舜命为农官,教民耕稼,称为“后稷”。
▶《诗•大雅•生民》:“厥初生民,时维姜嫄……载生载育,时维后稷。”
▶《韩诗外传》卷二:“夫闢土殖谷者后稷也,决江疏河者禹也,听狱执中者皋陶也。”
▶唐·韩愈《原性》:“后稷之生也,其母无灾。”
2. 古代农官名。
▶《国语•周语上》:“农师一之,农正再之,后稷三之。”
▶宋·王安石《上皇帝万言书》:“人之才德,高下厚薄不同,其所任有宜有不宜。先王知其如此,故知农者以为后稷,知工者以为共工。”
后稷网络解释
周朝的先祖。相傳姜原因踐天帝跡而懷后稷,因初欲棄之,故取名曰棄。及長,帝堯舉為農師;有功,遂封於邰,號曰后稷,別姓姬氏。見史記.卷四.周本紀。
后稷造句
- 后稷弃孕生及其被弃传说故事新考
- 从神农氏“始教耕稼”和后稷“教民稼穑”开始,以后各代逐步演变发展,形成了中国古代农业教育的独特领域、丰富内容和特有方法。
- 当时盛行普那路亚婚(即外婚制) ,民“知母不知父” ,因而后稷被其母姜?抛弃,既不是因为他无父而生,也不是因为他要接受图腾仪式的考验,而是因为他出生时“胎生如卵” (带胞生) ,形体异常,古人以为妖异而不祥,所以被抛弃。
- 通过对神农、后稷, 《商君书》 、 《吕氏春秋》等有关农业教育内容的论述,指出了夏、商、周至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古代农业教育的萌芽时期,其萌芽的标志为有了教育者、受教育者,相对集中的教育内容和相对固定的教育场所。
后开头的词语: 后害 后死 后烈 后开 后防 后式 后队 后善 后次 后脚 后部 后祸 后楯 后海先河 后跟 后蜀 后评 后幅 后室 后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