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氏璧词语解释
和氏璧《韩非子•和氏》:“楚人和氏(卞和)得玉璞楚山中。奉而献之厉王。 厉王使玉人相之,玉人曰:‘石也。’王以和为诳,而刖其左足。及厉王薨,武王即位,和又奉其璞而献之武王。 武王使玉人相之,又曰:‘石也。’王又以和为诳,而刖其右足。 武王薨,文王即位……王乃使玉人理其璞,而得宝焉,遂命曰‘和氏之璧’。”
▶明·张煌言《黎大行濒行》诗:“殿上未归和氏璧,橐中谁赐陆生金。”亦省称“和璧”。
▶《汉书•邹阳传》:“故无因而至前,虽出随珠、和璧,祇怨结而不见德。”
▶南朝·梁·沈约《咏帐》:“甲帐垂和璧,螭云张桂宫。”
▶宋·陆游《老学庵笔记》卷五:“贺方回作王子开《挽词》:‘和璧终归赵,干将不葬吴。’”清·姚鼐《咏古》:“和璧非珠翠,流光悦妇人。”参见“完璧归赵”。
和氏璧网络解释
◎和氏璧Héshìbì
[He Shi Bi]春秋时楚人卞和在山中得一块璞玉,献给楚厉王、武王,王不识玉反断其左足和右足。到文王时卞和抱玉哭于荆山下,王使人剖璞,果真得到宝玉,名之谓“和氏璧”
得楚和氏璧。——《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
戰國時楚人卞和自楚國山中得一玉璞,獻給楚厲王,經玉工鑑定其為普通的石頭,厲王以卞和撒謊欺騙,乃刖其左腳。後武王即位,卞和再獻,仍視為石頭,卞和又被刖去右足。至文王即位,卞和抱玉石至荊山下大哭三天三夜,文王得知,命玉工加以琢磨,終得一塊寶玉,命名為「和氏璧」。見韓非子.和氏。亦稱為「和璧」。
和氏璧造句
- 这价值连城的和氏璧究竟是什麽呢?
- 就是说和氏璧正侧面有不同颜色。
- 和氏璧究竟是什么,仍是一个千古之谜。
- 和氏璧已经失踪,其特征的记载,我们认为最可靠的还是韩非子和氏一文。
- 和氏璧拉长石说的观点,虽然近年得到一些学者的赞同,但是依据仍嫌不足。
- 录异记中说:和氏璧乃"岁星之精,坠入荆山,化而为玉。
- 据该文,"理其璞而得宝",和氏璧为一块璞玉,即玉被石包上。当然,拉长石不是这种璞玉。
- 直到文王即位,命"玉人理其璞而得宝焉,遂命曰和氏之璧"。可见,和氏璧原本也是一种璞玉。
- 秦国得悉赵惠文王获得和氏璧后,欲夺此宝,诈称愿以十五城换和氏璧,赵国蔺相如巧破骗局,这是历史上有名的"完璧归赵"的故事。
- 是爆开的一颗心飘零的一片叶王母娘娘的扇子,还是剖开的和氏璧中心的宝石?难道是整个天庭库房的珠宝从天降到大海般的玉盘中,珠花四溅?
- 春秋战国时期,赵国的国王得到一块非常珍贵的玉石“和氏璧” ,秦王知道后,许诺以十五座城池来交换,虽然最后被识破只是一个阴谋,但也可见当时宝玉的价值。
- 岫玉是中华宝玉石大家族中的重要一员,它以质地温润、晶莹、细腻、坚韧、透明度高、颜色多样而著称于世,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和氏璧”就是用岫玉中的河磨玉制成的。
和开头的词语: 和义 和 和气子 和丘 和婚 和杂 和朴 和利 和僦 和简 和罗 和冲 和肆 和弹 和比 和惬 和必斯 和弱 和题 和会
璧结尾的词语: 毁璧 环璧 怀璧 鸿璧 和璧 和氏璧 寒璧 还珠返璧 还璧 贵阴贱璧 圭璧 归璧 珪璧 谷璧 拱璧 珙璧 合璧 负薪投璧 奉璧 返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