喉舌词语解释
喉舌
1. 比喻掌握机要、出纳王命的重臣。后亦以指尚书等重要官员。
▶《诗•大雅•烝民》:“出纳王命,王之喉舌。”
▶《后汉书•李固传》:“尚书亦为陛下喉舌。”
▶宋·梅尧臣《闻临淄公薨》诗:“官为喉舌勋爵一品兮,经筵讲义尊萧·匡。”
▶清·昭槤《啸亭杂录•摺子》:“凡有紧密事务,改用摺奏,专命奏事人员若干,以通喉舌,无不立达御前。”
2. 指口才;言辞。
▶唐·刘知几《史通•杂说下》:“昔魏史称朱异有口才,挚虞有笔才,故知喉舌翰墨,其辞本异。”
▶胡国梁《辛亥广州起义别记》:“﹝我们﹞费了许多的喉舌,才能恢复侨胞的信仰和得到其赞助。”
3. 喻代言者。
▶刘少奇《对华北记者团的谈话》:“你们的笔,是人民的笔,你们是党和人民的耳目喉舌。”
▶周而复《上海的早晨》第四部十四:“永祥兄是我们上海工商界的喉舌,哪方面也少不了他。”
▶柯灵《香雪海•三十八年前的一张旧报》:“当时在上海出版的英文报纸,是美国资产阶级的喉舌。”
4. 喻要害之地;交通要道。
▶《南齐书•刘绘传》:“南康是三州喉舌,应须治干。”
▶《续资治通鉴•宋度宗咸淳六年》:“国家所恃者大江,襄樊其喉舌,议不容缓。”
▶清·侯方域《定鼎说》:“闻之正位居体者,以中夏为喉舌,不以关陲为襟带也。”
喉舌网络解释
◎喉舌hóushé
[mouthpiece;spokesman]泛指说话的器官和新闻媒介
王之喉舌。——《诗·大雅·烝民》。传:“家宰也。”
我们的报纸是人民的喉舌
咽喉與口舌。
比喻掌握機要,負責傳達國君命令的重要官員。詩經.大雅.烝民:「出納王命,王之喉舌。」漢.揚雄.尚書箴:「出入王命,王之喉舌。」
比喻口才、言辭。唐.劉知幾.史通.卷十八.雜說下:「昔魏史稱朱異有口才、摯虞有筆才,故知喉舌翰墨,其辭本異。」
比喻代言人。如:「民意代表是人民的喉舌。」
比喻要害之處或交通要道。南齊書.卷四十八.劉繪傳:「南康是三州喉舌,應須治幹。」
喉舌造句
- 他是我们的喉舌和向导。
- 这家报纸是政府的喉舌。
- 那是仅为英国保守党喉舌的报纸。
- 当喉舌的絮聒过去以后,才能心心相印。
- 报界舆论就其本质来说,是注定要成为某个政党的喉舌。
- 同时,报纸本身也在自己煽动起来的讨论影响下变成了党派的喉舌。
- 她顿了一下,发现这是她在把自己心底深处的苦楚、急难和恐惧讲给这些人民的喉舌。
- 这家报纸不过是某些富人的喉舌。
- 笔乃心灵之喉舌。
- 帕诺夫打下容易,经过他的衣袖擦喉舌,开始吸
- 党报作为党和人民的耳目喉舌,受党委领导,是党的言论宣传阵地。
- 报纸有时会发表政治党派的观点,但它绝不是党派的喉舌。
- 摘要党报作为党和人民的喉舌,是其他舆论工具所不能替代的。
- 摘要党刊作为党和人民的喉舌,担负着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重大职责。
- 因此,广播新闻必须立足“三贴近”原则,以较好的宣传效果不断发挥作为党和人民的喉舌作用。
-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和市场经济的逐步深化,中国广播电视产业在发挥喉舌功能的同时,还能够创造经济效益。
- “我说,法官, ”阿夫里尼先生说, “拿出男子汉的勇气来,您是法律的喉舌,牺牲您一己的私利来为您的职守增光吧。 ”
- 中国的电视,作为政府的宣传喉舌大量播出晚间新闻和政治导向的节目,改变都比较慢。
- 美国媒体作为走在世界最前端的媒体,同时又是战争当事方的喉舌,其表现更是成为全世界关注的焦点。
- 有人认为,战争期间一切应以国家利益为最高准则,媒体也不例外,而且许多媒体出于爱国的目的,主动放弃公正,客观的立场,自愿成为政府和军队的“喉舌” 。
喉开头的词语: 喉啭 喉转 喉嗉 喉炎 喉襟 喉蛾 喉镜 喉吭 喉擦音 喉唇 喉头 喉痹 喉极 喉吻 喉枪 喉长气短 喉咽 喉咙 喉衿 喉韵
舌结尾的词语: 箕舌 火舌 慧心妙舌 簧舌 簧口利舌 豁口截舌 花嘴利舌 花嘴花舌 花嘴骗舌 喉舌 过舌 诡舌 乖唇蜜舌 乖嘴蜜舌 挂舌 刮舌 鼓唇摇舌 鼓舌 鼓唇弄舌 鼓吻弄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