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纥词语解释
回纥(回纥,回纥)
古代民族名兼国名。为袁纥后裔,初受突厥统辖,唐·天宝三年灭突厥后建立可汗政权,贞元四年改称回鹘,开成五年被黠戛斯所灭,余众分三支西迁:一迁吐鲁番盆地,称高昌回鹘或西州回鹘;一迁葱岭西楚河畔,称葱岭西回鹘;一迁河西走廊,称河西回鹘。后改称畏吾儿(即今维吾尔)。也叫回回。参见“回回”。
回纥网络解释
我國少數民族之一。初與突厥為兄弟民族,後又從屬於突厥。南北朝時,為敕勒部落之一,至唐代叛離突厥後,始稱為「回紇」,後又改稱為「回鶻」。唐時助討安史之亂及抗禦吐蕃,屢建功勛。唐文宗時,族眾西奔,散居今新疆南部。宋、元以後,名稱極多,民國二十三年,新疆省政府定稱為「維吾爾」。
回开头的词语: 回知 回天转地 回讬 回回鼻 回佞 回次 回茬 回重 回行 回驳 回船 回跌 回赐 回舛 回壑 回虑 回溪阪 回容 回屈 回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