奠鴈(diàn yàn)的成语解释及意思

作者:通通学

奠鴈词语解释

奠鴈亦作“奠雁”。

 1.    古代婚礼,新郎到女家迎亲,献雁为贽礼,称“奠鴈”。

▶《仪礼•士昏礼》:“主人升,西面;宾升,北面,奠鴈,再拜稽首。”

▶《仪礼•士昏礼》:“下达,纳采,用鴈”郑玄注:“用鴈为贽者,取其顺阴阳往来。”

▶北周·庾信《尉迟氏墓志铭》:“奠鴈迎门,濡苹入俎。”

▶唐·李端《送黎兵曹往陕府结婚》诗:“奠雁逢良日,行媒及仲春。”

▶《醒世恒言•张孝基陈留认舅》:“少不得问名纳綵,奠雁传书,贽入过家。”

▶《清史稿•礼志八》:“婿既至,入门再拜。奠雁,出。”

 2.    古代卿大夫相见,执雁为礼。

▶《仪礼•聘礼》:“大夫奠鴈,再拜。上介受。”

▶郑玄注:“不言卿,卿与大夫同执鴈。”

奠鴈造句

  • 及奠雁,亲故满堂,希冀一面。
  • 当其婿家奠雁时,闺阁名姝皆凝睇。
  • 奠雁礼成以后,静等吉期。
  • 古时,纳吉也要行奠雁礼。
  • 有的地区,民间仅保留了奠雁的名称。
  • 2、《仪礼?聘礼》:“大夫奠雁,再拜。
  • 这种聘果,与古人娶亲行“奠雁礼”是一致的。
  • 为凭,或略仿古礼奠雁之意,随意备礼物数色。
  • 崔?的《婚礼文》中记载:“委禽奠雁,配以鹿皮。
  • 》:“主人升,西面;宾升,北面,奠雁,再拜稽首。
  • 后来由于雁不易找到,渐用鸡鹅作为“奠雁”的象征。
  • ”北周庾信《尉迟氏墓志铭》:“奠雁迎门,濡苹入俎。
  • 然后扶新妇,手携面斗以人,即于庭前拜天地,则奠雁礼也。
  • ,纳征,请期,亲迎时,必有主持者执雁前导,即为“奠雁”。
  • 新郎婚礼一般要按奠雁礼、交拜礼、房合礼、席宴礼等顺序进行。
  • 往至其门,见新婿奠雁御轮,仪节繁缛,心窃好之,久立而不去。
  • ”唐李端《送黎兵曹往陕府结婚》诗:“奠雁逢良日,行媒及仲春。
  • 如江苏地区新郎到女家亲迎时,向岳父岳母行四跪四叩大礼,亦名奠雁。
  • ”《醒世恒言?张孝基陈留认舅》:“少不得问名纳彩,奠雁传书,贽入过家。
  • 奠雁亦作“奠雁”,一是古代婚礼,新郎到女家迎亲,献雁为贽礼,称“奠雁”。

奠开头的词语: 奠羞 奠居 奠位 奠牧 奠酹 奠享 奠茧 奠分 奠都 奠挚 奠竁 奠馔 奠醊 奠飨 奠边府 奠酒 奠枕 奠安 奠基礼 奠楹

鴈结尾的词语: 候鴈 鸿鴈 寒鴈 归鴈 孤鴈 羔鴈 凫鴈 鹅鴈 独鴈 奠鴈 大鴈 赤鴈 晨鴈 鲍孤鴈 白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