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塾词语解释
家塾《礼记•学记》:“古之教者,家有塾,党有庠,术有序,国有学。”相传周代以二十五家一闾,闾有巷,巷首门边设家塾,用以教授居民子弟。后指聘请教师来家教授自己子弟的私塾。有的兼收亲友子弟。
▶宋·陆游《小雨》诗之二:“诸孙入家塾,亲为授《三苍》。”
▶宋·叶适《辩兵部郎官朱元晦状》:“臣闻朝廷开学校,建儒官,公教育于上;士子闢家塾,隆师友,私淑艾于下:自古而然矣。”
▶《红楼梦》第七回:“我们家却有个家塾,合族中有不能延师的,便可入塾读书,亲戚子弟可以附读。”
▶郭沫若《叶罗提之墓》:“叶罗提七岁的时候还在家塾里读书。”
家塾网络解释
◎家塾jiāshú
[family school]旧时请老师到家里来教授自己子弟的私塾
周代以二十五家為閭,於閭巷設塾,作為教授子弟之所。語本禮記.學記:「古之教者,家有塾,黨有庠,術有序,國有學。」
在家中延師教授子弟的場所。紅樓夢.第十三回:「我們家卻有個家塾,合族中有不能延師的便可入塾讀書。」
家塾造句
- 于敬罗家塾举行的颁奖典礼。
- 敬罗家塾于一九九八年被列为法定古迹。
- 修复前的敬罗家塾。
- 画师为敬罗家塾的泥塑上色。
- 修复后的敬罗家塾。
- 抵达太和火车站后,步行约十五分钟前往敬罗家塾。
- 应廖公家塾修复工程荣获国际文物保护奖附图
- 敬罗家塾不久前完成了修复工程,焦点为1932年增建的神龛。
- 敬罗家塾重光筹备委员会代表接受杰出项目奖。
- 敬罗家塾曾作书室之用,以传统卜卜形式授学,就读子弟一度达四十多人。
- 除作为教学用途外,敬罗家塾亦作为族人聚会和举行传统节日活动的地方。
- 整个重修计划约用了两年时间完成,而敬罗家塾亦得以回复昔日光彩。
- 敬罗家塾采用三进两院式设计,充分展示清代( 1644 - 1911年)传统建筑特色。
- 敬罗家塾由新界邓氏宗族所兴建,据说是其第13代族人为纪念第10代先人敬罗公而建。
- 其后,香港政府在一九四八年起致力于新界区提供中小学教育服务,而敬罗家塾在教育方面的用途亦日渐式微。
- 敬罗家塾为传统的三进两院式建筑,门前建有两个鼓台,鼓台上各有两支花岗岩支柱,承托屋顶。
- 敬罗家塾位于大埔大埔头村,是大埔头村邓氏宗族的家祠,百多年来一直为邓氏族人所用。
- 此外,敬罗家塾的重修工程更荣获由古物谘询委员会及办事处所举办的香港文物奖(二一年)优异奖。
- 敬罗家塾建于清代, 1932年曾进行修葺,建筑物明显地被改动,并加上与原有古建筑不协调的现代混凝土结构。
- 敬罗家塾位于大埔头村百多年来一直为大埔头邓氏宗族的家祠曾作书室之用,现仍是族人聚会和举行传统节日活动的地方。
家开头的词语: 家塾 家庭妇女 家酿 家令 家蜂 家范 家姑 家祭 家妓 家运 家宴 家信 家骥人璧 家败人亡 家絫千金,坐不垂堂 家生 家生子 家堂 家翁 家反宅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