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信书不如无书(jìn xìn shū bù rú wú shū)的成语解释及意思

作者:通通学

尽信书不如无书词语解释

尽信书不如无书(尽信书不如无书,尽信书不如无书)

孟子•尽心下》:“孟子曰:‘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吾于《武成》,取二三策而已矣。’”

▶《武成》,《书》篇名,谓武王伐纣,杀人流血漂杵,孟子以为不足信。后泛指不要拘泥于书本的记载。

▶清·王夫之《读通鉴论•汉章帝》:“有虞氏五载一巡守,岁不给于道途,所谓尽信书则不如无书也。”

------------------------------

尽信书不如无书

 补证条目

▶《孟子•尽心下》:“孟子曰:‘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吾于《武成》,取二三策而已矣。’”后泛指不要拘泥于书本的记载。

▶宋陆九渊《政之宽勐孰先论》:“呜唿!尽信书不如无书。”

▶郁达夫《新年的旧事》:“古人说,尽信书不如无书,这话在读史籍的中间,尤其感觉得真切。一部二十四史,读得头昏脑涨,结果却二三撮的实事,也捉摸不到。”

亦作“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平妖传》第十一回:“古人云‘尽信书则不如无书’,世上传留法术,都只捕风捉影,有假无真。”

尽信书不如无书网络解释

語本孟子.盡心下:「盡信書,則不如無書。吾於武成,取二三策而已矣。」後指讀書不可拘泥於書上所載,一味盲從。宋.陸九淵.政之寬猛孰先論:「嗚呼,盡信書不如無書。」

尽信书不如无书成语解释

◎泛指读书不要拘泥于书上或迷信书本。

◎语出《孟子·尽心下》:“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吾于武成,取二三策而已矣。”宋·陆九渊《政之宽猛孰先论》:“鸣呼,尽信书不如无书。”

◎ 历史可信吗?我们只能说:大体可信。如果说完全不可信,那就成了虚无主义。但~的古训, 还是有道理的。 ◎孙犁《我的史部书》

尽信书不如无书造句

  • 孟子曰:“尽信书不如无书
  • 孟子不就说过,尽信书不如无书
  • 尽信书不如无书,读经且然何况郦氏。
  • "尽信书不如无书”。
  • 尽信书不如无书,尽看电视不如没有电视。
  • 尽信书不如无书
  • 有句古语说得好——“尽信书不如无书”,信哉斯言。
  • 有句古语说得好———“尽信书不如无书”,信哉斯言。
  • 宋?陆九渊《政之宽猛孰先论》:“鸣呼,尽信书不如无书
  • 古语说,尽信书不如无书,可能有些过分,但在科研中实属必要。
  • 写到这里,也许可以用一句名言来作为此文的结尾:尽信书不如无书
  • 孟子云:「尽信书不如无书乙,非不要书也,但当以理推断,不可刻舟求剑耳。
  • 此外,对於报导也应当结合其他事实综合判断,尽信书不如无书,道理是一样的。
  • 史书说:周武王伐纣,“血流漂杵”,这是夸张的说法,孟子不相信这个说法,他说:“尽信书不如无书
  • 作者认为尽信书不如无书,史书最多只能相信一半,真实的历史其实要靠智慧的头脑和精深的研究才能窥测一二。
  • 可是今日我们读《孟子》和《四书》全部,却不能一体视之为政治哲学,一定也要考究他们的历史背景,有时也要和孟子自己所说的一样,“尽信书不如无书”。
  • 古代的士子都读过孟子“尽信书不如无书”这句话,可是没读懂,直到清代辨伪之学大兴,才知道古书中有许多是赝品,或托古人之名,或窃古人之作为己有,不一而足。
  • 如《三滴血》的舞美设计,为了突出戏的“尽信书不如无书”的主题思想,深刻揭示晋信书的“蛀书虫”形象,采用以虚为主的风格,设计了一套装饰性很强的图案式舞美,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 比如说曹雪芹就没看过《红楼梦》,莎士比亚也没看过《哈姆雷特》,马尔克斯没看过《百年孤独》,奥尼尔也没看过《天边外》,所以说,尽信书不如无书,有时候别看那么多书反而是好事。
  • “读万卷书,走万里路”,要从书上获得许多前人记载,流传下来的知识,但是不能迷信书,“尽信书不如无书”,而要通过实践来验证它,丰富它,补充它,这样,知识才能常学常新,认识才能不断发展。

尽开头的词语: 尽信书不如无书 尽职 尽情 尽量 尽收眼底 尽管

书结尾的词语: 尽信书不如无书 金图书 金翦书 金剪书 金错书 金书 金叶书 今文尚书 筋书 禁书 戒书 解书 捷书 结婚证书 楷书 校书 蕉书 浇书 教书 教科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