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心知性(jìn xīn zhī xìng)的成语解释及意思

作者:通通学

尽心知性词语解释

尽心知性(尽心知性,尽心知性)

孟子提倡的内省修行方法。谓充分发挥心中的良知良能,认识人性,不违“天命”。语出《孟子•尽心上》:“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则知天矣。”

▶宋·陆游《谢曾侍郎启》:“兹盖伏遇某官尽心知性,惟道集虚,气塞天地之间,辞编《诗》《书》之策。”

▶宋·陈亮《送吴允成运干序》:“为士者耻言文章行义而曰‘尽心知性’;居官者耻言政事书判而曰‘学道爱人’。”

尽心知性造句

  • 是为“尽心知性,尽性知天”。
  • 故穷理和尽心知性是一回事。
  • 战国时孟子有“尽心知性”之说。
  • 然中国古人尽心知性之学,彼未之前闻。
  • “诚”的目的就是为了尽心知性,率性“成人”。
  • !诚”的目的就是为了尽心知性,率性!成人”。
  • 尽心知性知天说,认为“盖性乃天之所命,人之所受。
  • 尽心知性而修持之,便成金身不坏,与天地齐寿也。
  • 下文方说人当体察其妙,尽心知性,勉力修持之为贵也。
  • 万章上》),道德修养之尽心知性知天,其方法亦为直观体悟。
  • 愚谓释氏但能存其无用之心,?其无实之性,却不尽心知性也。
  • 古之圣人穷理尽性以至于命,尽心知性以知命,存心养性以事天,皆本乎此”(同上)。
  • 他发挥了孟子“尽其心者,知其性;知其性者,则知天矣”的“尽心知性知天”的思路。
  • 抵邪卫道,与学者讲尽心知性之章,以力抵之,著《至书》以警人,作《广仁》以自励。
  • 提出,他们认为人与天相通,人的善性天赋,尽心知性便能知天,达到“上下与天地同流”。
  • 他提倡“实事实功”,有益于国计民生,并对理学家空谈“尽心知性”,讥讽为“皆风痹不知痛痒之人”。
  • 因此,他在继承了孟子的“尽心知性”和王守仁的“致良知”的心性思想上,又进一步阐发了他的心性理论。
  • 亢光斗在碑文中写道:“全心即佛,全佛即人,人佛无异,斯为道矣,盖释氏之明心见性,即儒者之尽心知性
  • ”唯有尽心知性,始能充才事功,“心不明,则事不达;事不达,则所见多乖,所行多泥”(《潜书?性才》)。
  • 儒道之于养身,名异实同;儒家尽心知性,是一气贯三才;道家修真养性,是一气化三清;释家明心见性,是一气成三宝。

尽开头的词语: 尽心知性 尽力 尽心尽力 尽快 尽信书不如无书 尽职 尽情 尽量 尽收眼底 尽管

性结尾的词语: 尽心知性 节性 阶级性 觉性 狡性 矫性 娇性 姜桂之性 见性 建设性 碱性 记性 极性 急性 积极性 火性 火气性 活性 会性 慧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