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连厢(dǎ lián xiāng)的成语解释及意思

作者:通通学

打连厢词语解释

打连厢(打连厢,打连厢)

一种民间舞蹈。又名“金钱棍”。北方称为“霸王鞭”或“花棍”。演员所用之棍用竹子或细木制成,长二尺许,其中四至六处挖有空档,每档中串以铜钱,分上下两面,表演时,上下左右舞动,并敲击身体四肢、肩、背各部,发出清脆悦耳的响声。演者边唱边舞,其歌曲多为民间小调,通常在节日或庙会时表演。流行于全国各地,歷史悠久。

▶《通俗编•俳优》引清·毛奇龄《西河词话》:“金作清乐,仿辽时大乐之制,有所谓连厢词者,带唱带演,以司唱一人,琵琶一人,筝一人,笛一人,列坐唱词,而复以男名末泥,女名旦儿者,随唱词作举止……北人至今谓之连厢,曰打连厢,唱连厢,又曰连厢搬演,大抵连四厢舞人而演其曲,故云然。”

打连厢网络解释

一種民間舞蹈。見「霸王鞭」條。

打连厢造句

  • 也叫花棍舞、打连厢
  • 北方称打连厢,南方称打花钱、九子鞭,湖南等地称霸王鞭。
  • 又如:《打连厢》《岗调》《采花郎》等均有众人伴唱的形式。
  • 如旱船调、竹马调、打连厢(也叫霸王鞭或打花棍)和关中秧歌调。
  • rl]丝弦、小调、莲花剧、打连厢、打钱鞭、布围戏、独角戏以及瑶族谈笑等。
  • 说起莲湘在全国许多地方都存在,只是叫法不一,有“打连厢”、“打花棍”、“霸王鞭”、“铜钱棍”等。
  • 主要有花鼓戏、湘剧、祁剧、地花鼓、木偶戏、皮影戏、鬼脸戏、渔鼓、丝弦、小调、莲花剧、打连厢、打钱鞭、布围戏、独角戏以及瑶族谈笑等。
  • 他继承和掌握了颇为丰富的秦腔古典管弦乐和曲牌、套曲,如:唢呐套曲〔射鹿〕、〔斩狐〕、〔玛脑冠〕等,弦乐套曲〔打连厢〕、〔五更愁〕等。
  • “民俗周庄”处处洋溢着浓浓的水乡民俗风情,《迎财神》、《打田财》等水乡习俗,配以真实的挑花篮、打连厢、荡湖船等民俗风情展示,表达了老百姓祈求五谷丰登、幸福安康的美好愿望。
  • 传统落子舞,是由一英俊少年手持花伞领舞,两名白衣少男打连厢和舞动霸王鞭;两名红衣少女打竹板和耍红撒巾;五名少男少女分别以跑跳步、搓跳步、花梆步等不断变化队形,舞动有序,高潮迭起。
  • ”、“打连厢”、“高腔”、“推句子”、“皂罗袍”;十一调为“大红袍”、“苦相思”、“蛤蟆跳门槛”、“哀连子”、“剪花”、“拖音”、“笑板”、“塌句子”、“气头子”、“怒板”、“落头子”。
  • 关中小调有广为流行的“一般小调”,有用丝弦伴奏的“丝弦小调”,有秧歌调、旱船、竹马、打连厢、对于秧歌等“社火小调”,有祈雨调、劝善调、乞巧歌、猜拳调、念词等“风俗小调”,有童谣、催眠谣等“儿歌”。
  • 即使在没有发生特大的自然灾害的年月,广大群众在从事农业、运输业、手工业劳动过程中,也都喜欢唱小曲助兴,解除疲劳;一些唱得较好的男女农民,在暑热之夜乘凉时,或逢年过节、玩灯赛会也参加清唱,或跟着“采莲船”、“竹马”、“蚌壳精”、“推车灯”、“踩高跷”、“打连厢”等民间艺术结合演唱。

打开头的词语: 打夜胡 打浴 打金枝 打斗 打睡 打退堂鼓 打趁 打甚不紧 打伤 打麦 打野呵 打嘴仗 打竹簇 打租 打论 打字机 打官防 打来回 打彩

厢结尾的词语: 喝撺厢 关厢 弓厢 坊厢 耳边厢 耳跟厢 东西厢 东厢 登厢 待月西厢 打连厢 撺厢 城厢 车厢 边厢 壁厢 北西厢 包厢 半壁厢 八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