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璞词语解释
抱璞
1. 春秋时,楚人卞和献璞玉于厉王,玉工说:“石也。”
▶厉王以和为诳,断其左足。
▶武王时复献之,又以为石,断其右足。
▶文王即位,和抱璞哭泣于楚山之下,泪尽继之以血。
▶文王乃使玉工剖其璞,得美玉。见《韩非子•和氏》。后因以“抱璞”喻怀才不遇。
▶汉·东方朔《七谏》:“和抱璞而泣血兮,安得良工而剖之。”
▶《晋书•应詹传》:“四门开闢,英彦凫藻,收春华于京辇,採秋实于巖薮,而泓抱璞荆山,未剖和璧。”
▶明·梅鼎祚《玉合记•赠处》:“双璧产荆山,望如虹,气如烟,悠悠抱璞空流怨。”
▶郁达夫《杂感》诗之一:“俊逸灵奇宰相才,卞和抱璞古今哀。”亦作“抱玉”、“抱璧”。
▶汉·王充《论衡•讲瑞》:“美玉隐在石中,楚王、令尹不能知,故有抱玉泣血之痛。”
▶宋·梅尧臣《汝南江邻几云鄎南并淮浮光山有张隐居故江有慕之作予辄次其韵》:“且奉采兰养,应无抱玉啼。”
▶明·何景明《种麻篇》:“断金俟同志,抱玉难自宣。”
▶明·王錂《春芜记•说剑》:“自笑投珠,谁怜抱璧双刖。”
2. 战国·齐宣王欲用颜斶,斶辞曰:“夫玉生于山,制则破焉,非弗宝贵矣,然大璞不完;士生乎鄙野,推选则禄焉,非不得尊遂也,然而形神不全。
▶斶愿得归。”见《战国策•齐策四》。后因以“抱璞”指保持本色,不为爵禄所惑。
▶汉·蔡邕《释诲》:“僕不能参迹于若人,故抱璞而优游。”
▶宋·王禹偁《圣人无名赋》:“惟澹惟默,固抱璞以含章;不识不知,岂命氏而考姓。”
抱璞网络解释
相傳戰國楚人卞和獻玉璞於楚厲王,因玉工視以為石而非玉,故王以為和欺己,乃斷其左足。楚武王時,和再獻之,又以為石,乃斷其右足。及文王即位,和乃抱其璞,而哭於楚山之下,三日三夜,泣盡而繼之以血。王乃使玉人理其璞,而得寶玉,是為和氏之璧。見韓非子.和氏。後比喻懷才不遇。晉書.卷七十.應詹傳:「而泓抱璞荊山,未剖和璧。若蒙銓召,付以列曹,必能協隆鼎味,緝熙庶績者也。」
戰國齊宣王欲任用顏斶,顏斶辭去,曰:「夫玉生于山,制則破焉;非弗寶貴矣,然太璞不完。士生乎鄙野,推選則祿焉;非不尊遂也,然而形神不全。斶願得歸,晚食以當肉,安步以當車,……。」見戰國策.齊策四。後比喻保持本有質樸淡泊的天性,不受爵祿誘惑。漢.蔡邕.釋誨:「僕不能參跡于若人,故抱璞而優游。」
抱璞造句
- 庶永终而知弊,荩抱璞而袭常。
- 戊子年冬月明光谨记于抱璞草堂。
- 明光记于抱璞草堂岁在戊子冬月。
- 字农山,一字退园,别号抱璞山人。
- 另有个人诗集《抱璞轩诗抄》一书。
- 字鹤声,别号抱璞斋主、梅香洞人。
- 卞和,抱璞,只合荆山坐。
- 三年抱璞威阳市,子虚无因达天帝。
- 穷途抱璞心何已,对比流民甚相似。
- 书名云轩,号临潼山人,抱璞斋主。
- 而泓抱璞荆山,未剖和璧。
- 仆不能参迹于若人,故抱璞而优游。
- 楚文王即位,卞和抱璞在山中大哭。
- 卞和洞:又名抱璞岩,位于荆山北麓。
- 后因以抱璞之悲,比喻怀才不遇之苦。
- 其中抱璞岩传为春秋时代卞和得玉处。
- 献璞玉被砍足,抱璞哭于荆山的故事。
- 即位后,他怀抱璞玉坐在荆山下痛哭。
- 即位,卞和抱璞而哭,直哭到眼中流血。
- 黄宏荃,字寅亮,号抱璞子,又号冥鸿。
抱开头的词语: 抱子 抱暑 抱衾 抱磿 抱理 抱痾 抱木 抱痛 抱悫 抱棘 抱方 抱才 抱犊 抱疹 抱直 抱瘵 抱拥 抱志 抱儿当户 抱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