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贴(jiē tiē)的成语解释及意思

作者:通通学

揭贴词语解释

揭贴(揭贴,揭贴)

亦作“揭帖”。

犹张贴。

▶宋·苏辙《论衙前及诸役人不便札子》:“元祐四年六月九日敕:坊场钱并依上件助役钱,已得指挥,令封桩户房一就置簿揭贴。”

▶清·方以智《通雅•器用》:“宋·元丰中,诏中书例写一本,纳执政,分令诸房揭贴。谓揭而贴之。古贴帖通用。”

▶冰心《寄小读者》十八:“船抵西雅图之前一两天,他们曾用全体名义,写一篇勉励中国学生为国家争气的话,揭帖在甲板上。”

揭贴造句

  • 洗浴时不用揭贴,不影响效力。
  • 揭贴是题本的副本,随题本进呈。
  • 原指揭贴名单之处,后转指其场所。
  • 社学又贴出揭贴,约期攻打城外洋馆。
  • 扬州应考生员张贴揭贴,要求驱逐洋教。
  • 9.使用方便:洗浴时不用揭贴,不影响效力。
  • 揭贴五十三件。
  • (3)透气好,无刺激,粘度可控,可反复揭贴
  • 山西生员百余人追随入京,散发揭贴(传单),为之辩诬。
  • ”一日,来了个年届七十、头披白纱,身穿白衣的老媪,揭贴上门。
  • 贴冬天不硬,无需火烤,夏天不流,无衣物污染,洗浴时不用揭贴
  • 太上老君讲出玉帝留下的一页揭贴,三姐破译出揭贴??七星连珠。
  • 没想到就在他刚刚将密折呈进宫内,他自己也接到了这个无头揭贴
  • 他领众生员在京城北京四处印发揭贴,申明真相,并两次出堂作证。
  • 《通雅?器用》:“宋元丰中,诏中书例写一本,纳执政,分令诸房揭贴
  • 等到达他家中时,他从揭贴堆中选取教纸对朱说:“此皆我自撰自刻,不累他人。
  • 傅、薛进京后,奏疏陈情、散发揭贴、拦轿申斥、出堂辩争,时间持续半年之久。
  • 在湖南反教揭贴的影响下,1869年10月,安庆府院考试场附近出现约期拆毁教堂的揭帖。
  • 有各衙门的来往文书,其中揭贴五十三件,为1645年至1830年(顺治二年至道光十年)的文书。
  • 4月5日京城出现了义和团坛口和大量揭贴,声称“消灭洋鬼子之日,便是风调雨顺之时”。

揭开头的词语: 揭贴 揭箧探囊 揭债 揭业 揭盖 揭揭 揭帖 揭锅 揭参 揭短 揭骄 揭批 揭载 揭厉 揭盖子 揭榜 揭车 揭不开锅 揭竿 揭帝

贴结尾的词语: 揭贴 剪贴 户贴 锅贴 伏伏贴贴 伏贴 服服贴贴 服贴 敷贴 贩贴 饭贴 调贴 典贴 倒贴 叨贴 床贴 趁贴 衬贴 财政补贴 不调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