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禊词语解释
春禊古时民俗,官民于三月上巳(魏以后为三月初三)在水滨举行盥洗祭礼,以除不祥,谓之春禊。禊,洁。
▶南朝·宋·谢朓《侍宴华光殿曲水奉敕为皇太子作》诗之五:“秋祓濯流,春禊浮醴。”
▶隋·江总《三日侍宴宣猷堂曲水》诗:“上巳娱春禊,芳辰喜月离。”
▶唐·王维《奉和圣制与太子诸王三月三日龙池春禊应制》:“故事修春禊,新宫展豫游。”
▶清·钱泳《履园丛话•谭诗•以人存诗》:“兰亭去此一千里,春禊故事知谁修?”参阅汉·应劭《风俗通•祀典•禊》、《晋书•礼志下》。
春禊网络解释
古時於三月上巳日,臨水洗濯,以除不祥,稱為「春禊」。見晉書.卷二十一.禮志下。
春禊造句
- 春禊也有在其他时间举办的。
- 如逢闰月,春禊则举办两次。
- 除“春禊”和“秋禊”之外,还有极少数在夏季举办。
- 上巳节,节期三月初三日,又称“重三”、“春禊”。
- ??《说文》)除不祥,谓之“修禊”,也叫“春禊”。
- 《水龙吟?上巳》中有:化工收拾芳菲,晕酥翦彩迎春禊。
- 嘉庆元年(1796)三月初三日(4月10日)陪田桥仁兄浣花春禊题此卷。
- 而春禊正值阳历三月三,春暖花开,封建色彩淡化成为群相聚乐的游春赏景的节日。
- 修禊的习俗来源于周朝上巳节,时间一般选在春季三月初三上巳日,这叫“春禊”。
- 春日踏青有春禊,秋日秋高气爽,文人怎能辜负这大好时光,自然会有秋禊,时间一般是在农历七月十四。
- 春日踏青有“春禊”,秋日秋高气爽,文人怎能辜负这大好时光,自然会有“秋禊”,时间一般是在农历七月十四。
- 结伴踏春上春装倾城而出,或到山谷采摘兰草,或到水滨嬉戏洗浴,或到郊野宴饮行乐,认为可以拔除不祥,名之曰“春禊”。
春开头的词语: 春肥 春柜 春瘴 春耜 春畬 春谷 春贷 春料 春职 春力 春精 春廪 春醠 春礿 春脚 春锄 春曹 春端帖 春席 春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