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尉(xiào wèi)的成语解释及意思

作者:通通学

校尉词语解释

校尉军职名。据《史记》,秦末起义军中已有此职。

▶《项羽本纪》载:项梁“部署吴中豪杰为校尉、候、司马。”又《张耳陈余列传》载:陈胜“以张耳、陈余为左右校尉。”

▶汉代始建为常职,其地位略次于将军,并各随其职务冠以各种名号。掌管少数民族地区事务的长官,亦有称校尉者。

▶隋·唐以后迄清为武散官之号,地位逐渐降低。

▶明·清之际也称卫士为校尉,其地位尤低。参阅《通典•职官十六》、《续通典•职官十六》。

校尉网络解释

職官名。漢時始有此官,職位略次於將軍的武官。隋唐以後地位逐漸降低。

校尉造句

  • 西汉戊己校尉的名和实
  • 西汉比胥?屯田与戊己校尉的设置
  • 这些小伙子不适合当士兵,你也不适合当校尉
  • 孙权15岁被举为孝廉、秀才,任阳羡(今江苏宜兴)长,代行奉义校尉,随父兄征战。
  • 摘要陈元达作为匈奴后部人,历任黄门郎、廷尉、左司隶校尉、御史大夫、仪同三司等重要职务。
  • 故事由中国第一将军女儿文珠赵薇出发,由她把这个充满英雄气慨的故事道出来戍边校尉李姜文因违抗军令,不愿屠杀突厥的俘虏一些手无寸铁的老人
  • 当时正藉战事严峻,文珠的父亲担心女儿的安危,于是便交托来栖回日本的途中,顺道护送文珠回首都西安,途中却要接受新任务,他要在返回祖国前杀掉这位同是精于剑术的前朝廷命官通缉犯校尉李。
  • 故事由中国第一将军女儿文珠赵薇出发,由她把这个充满英雄气慨的故事道出来戍边校尉李姜文因违抗军令,不愿屠杀突厥的俘虏一些手无寸铁的老人妇女和孩子而被朝廷通缉,日本遣唐使者来栖中井贵一因屡请回国而被朝廷贬

校开头的词语: 校尉 校正 校对 校书

尉结尾的词语: 校尉 将尉 畿尉 户尉 国尉 感尉 甘盘校尉 副尉 都尉 邓尉 石太尉 石尉 大尉 赤尉 赤牛中尉 丞尉 长鸣都尉 差尉 材官校尉 簿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