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物致知(gé wù zhì zhī)的成语解释及意思

作者:通通学

格物致知词语解释

格物致知谓研究事物原理而获得知识。为中国古代认识论的重要命题之一。语出《礼记•大学》:“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郑玄注:“格,来也;物犹事也。其知于善深,则来善物;其知于恶深,则来恶物;言事缘人所好来也,此致或为至。”

▶《朱子语类》卷十四:“格物致知,便是要知得分明;诚意、正心、修身,便是要行得分明。若是格物致知有所未尽,便是知得这明德未分明。”

▶明·王守仁《传习录》卷上:“《大学》工夫即是明明德,明明德只是箇诚意,诚意的工夫只是格物致知,若以诚意为主去用格物致知,即工夫始有下落,即为善去恶,无非是诚意的事。”

▶清·颜元《四书正误•大学》:“李植秀问‘格物致知’。予曰:‘知无体,以物为体……故曰:手格其物,而后知至。’”郭沫若《中国古代社会研究》第一篇第二章第四节:“所以根本要看重理智,而出发便在研究自然(‘格物致知’)。”

格物致知网络解释

推究事物的道理,方能獲得不盡的知識。語本禮記.大學:「欲誠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亦作「格致」。

格物致知成语解释

◎格:推究;致:求得。穷究事物原理,从而获得知识。

◎《礼记·大学》:“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

◎ 顾彼西洋以~为学问本始,中国非不尔云也,独何以民智之相越乃如此耶? ◎严复《原强》

◎连动式;作谓语;指研究事物原理而获得知识

格物致知造句

  • 太谷学派格物致知说的生命本位特色
  • 从张荫麟问题看朱熹的格物致知之旨
  • 摘要“格物致知”是传统文化与知识论的重要概念,为历代学者所重视。
  • 摘要“格物致知”是理学的一个重要命题,在对这一命题的理解上,二程和朱熹同样表现出其哲学个性。
  • 程朱“格物致知”论的失败正是其整个悲剧命运的一个缩影,它对理解中国古代自然科学之发展滞后亦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 格物致知”不仅让我们了解“格物”而“致知”的过程,而且更重要的是让我们明白了一个道理只有努力过、付出过才能有成就、有收获。
  • 程朱的“格物致知”论是儒家哲学体系中最为发达的认识论成果,其最主要特征就是客观外求的认知主义思维路线,但这一思维路线与中国古典哲学主观内省的大传统相左,故而对后代理学并无实质性影响。

格开头的词语: 格榻 格迕 格地地 格喳 格班 格状 格吧格吧 格种 格别 格校 格化 格保 格林尼治 格限 格得 格览 格蚤 格登登 格条 格检

知结尾的词语: 机知 获知 浑然无知 回知 画知 后知 行知 函知 过知 贵知 贯知 关知 寡知 故知 格知 格物致知 告知 高知 感知 妇孺皆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