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哙冠(fán kuài guān)的成语解释及意思

作者:通通学

樊哙冠词语解释

樊哙冠(樊哙冠,樊哙冠)

古冠名。殿门司马卫士所戴。相传鸿门宴上,项羽欲杀刘邦,汉将樊哙闻事急,乃裂裳裹盾为冠,闯入羽营,责羽背信,刘邦乘间脱走。后人壮哙意,摹其裹盾的冠状制冠,因名“樊哙冠”。参阅《后汉书•舆服志》、《隋书•礼仪志六》。

樊哙冠造句

  • 樊哙冠,广九寸,高七寸,前后出各四寸,制似冕。
  • 司马殿门卫士戴樊哙冠,其制:广九寸,高七寸,前后各出四寸。
  • 又《续汉书》舆服志樊哙冠广九寸,高七寸,前后出各四寸,是书则谓高七寸,前出四寸,其词小异。
  • 汉代的冠是区分等级地位的基本标志之一,主要有冕冠、长冠、委貌冠、爵弁、通天冠、远游冠、高山冠、进贤冠、法冠、武冠、建华冠、方山冠、术士冠、却非冠、却敌冠、樊哙冠等16种以上,这些冠的形式,只能从汉代美术遗作中去探寻。

樊开头的词语: 樊援 樊缨 樊川翁 樊乱 樊蛮 樊孙 樊槛 樊迟稼 樊棘 樊圃 樊槻 樊鹿 樊楼 樊橑 樊邓 樊萦 樊桃芝 樊哙冠 樊梨花 樊川

冠结尾的词语: 笄冠 婚冠 昏冠 惠文冠 黄藕冠 黄冠 皇冠 圜冠 觟冠 画衣冠 画冠 花冠 华冠 虎冠 虎而冠 猴冠 鹖冠 鹖鸡冠 国冠 桂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