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山带砺(hé shān dài lì)的成语解释及意思

作者:通通学

河山带砺词语解释

河山带砺(河山带砺,河山带砺)

封爵之誓词。极言国基坚固,国祚长久。语出《史记•高祖功臣侯者年表序》:“封爵之誓曰:‘使河如带,泰山若厉。国以永宁,爰及苗裔’。始未尝不欲固其根本,而枝叶稍陵夷衰微也”。

▶裴骃集解引应劭曰:“封爵之誓,国家欲使功臣传祚无穷。带,衣带也。厉,砥石也。

▶河当何时如衣带,山当何时如厉石,言如带厉,国乃绝耳。”按,厉同“”。

▶唐·陆贽《赐李纳王武俊等铁券文》:“功载鼎彝,名藏王府,子孙代代,为国勋臣,河山带砺,传祚无绝。”

▶明·宋濂《送钱允一还天臺》诗序:“﹝皇上﹞复念开国诸臣劳烈之多,锡以铁券以申河山带砺之誓。”

▶李光《河山》诗之一:“河山带砺等闲封,惭愧旂常负鼎钟。”

河山带砺网络解释

帶,衣帶。礪,砥石。河山帶礪是古代帝王分封功臣的誓辭,意指即使黃河細如衣帶,泰山小如砥石,但國家依舊存在,誓約依舊有效。「礪」文獻異文作「厲」。語本史記.卷十八.高袓功臣侯者年表.序:「封爵之誓曰:『使河如帶,泰山若厲。國以永寧,爰及苗裔。』」比喻國基堅固,國祚永存。唐.陸贄.賜李納王武俊等鐵券文:「子孫代代,為國勛臣,河山帶礪,傳祚無絕。」

河山带砺成语解释

◎黄河细得象条衣带,泰山小得象块磨刀石。比喻时间久远,任何动荡也决不变心。

◎《史记·高祖功臣侯者年表》:“封爵之誓曰:‘使河如带,泰山若砺,国以永宁,爱及苗裔。’”

◎主谓式;作谓语;比喻时间久远

河山带砺造句

  • 现在“河山带砺”和“紫塞金城”两座城门及大部分城墙保存较好。
  • 北门有“紫荆关”、“河山带砺”,南门有“紫塞金城”匾额,皆明万历年书、刻。
  • 明代,黄河夺泗,子房山滨黄河,这种河山带砺、桃林绿畴的景色,一直是子房山景的历史写照。
  • 砥柱中流、海晏河清、河清海晏、河山带砺、黄河水清、砺山带河、鲤鱼跳龙门、俟河之清,中流砥柱。
  • 其北门即“河山带砺”门,门额两行,上题“河山带砺”,下题“紫荆关”,落款为“万历丁亥夏聊城傅光宅书。
  • 北门面东,门额题字共两层,上层题“河山带砺”,上款为“万历丁亥夏”,下款为“聊城傅光宅书”,下层题“紫荆关”。
  • 条石砌筑的雄壮关门之上嵌有石匾两重,上重题为“河山带砺”,下重题为“紫荆关”,字迹苍劲有力,浑厚古朴,落款署:“万历丁亥聊城傅光宅书。
  • 大清政府遂根据勘界情况,在边界上设立10座巨大的界碑,一碑一字,镌刻10个大字:“华夏金汤固,河山带砺长”,从小白山顶开始,绵延100多公里直到图们江主流汇合处。
  • 存有多副历代名人所作楹联:“念先公绩著六王,由皇宋迄民国,千百载家声犹旧;嘱后嗣绪承两晋,自英都迁草苑,数十传世泽维新(王赠芳作)”、“形胜超还集,暨石壁城门,允亘十里河山带砺;人文重圣朝,自光州固始,早培千年家国栋梁(王吉人作)”、“宝坂脉接太原,此日致悫槐庭无非公子;长卿派同天水,他年蜚声凤阁何慊王孙(潘思光作)”。

河开头的词语: 河侯 河员 河淤 河祗脯 河漳 河冀 河政 河防 河堑 河务 河仓 河上 河原 河雒 河埽 河尾 河精 河吞大 河港 河隍

砺结尾的词语: 河山带砺 规砺 锻砺 砥砺 刀砺 带砺 淬砺 觕砺 粗砺 诚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