瘭疽词语解释
瘭疽局部皮肤炎肿化脓的疮毒。常生于手指头或脚趾头。中医学上称蛇头疔,俗称虾眼。
▶唐·刘禹锡《刘君遗爱碑》:“视人之瘼,如瘭疽在身。”一本作“熛疽”。
▶宋·洪迈《容斋随笔•何进高叡》:“乃知背胁瘭疽,决之不可不速;虎狼在阱,养之则自贻害。”
▶《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瘭疽》:“瘭疽本由烟瘴起。”注:“此証一名蛇瘴,川·广烟瘴地面有之。初起红点,次变黑色,其形小者如粟豆,大者如梅李,随处可生,疼痛应心不止,腐烂筋骨,溃破脓如豆汁,今日拭凈,次日脓汁复满,愈而复发。”
瘭疽网络解释
◎瘭疽biāojū
[felon,whitlow]侵及指端掌面深部组织的一种通常是化脓性的感染
一種疔瘡。多生於手指、足趾之端,初起紅點,漸變黑,劇痛,久則腐爛筋骨。或稱為「蝦眼」。
瘭疽造句
- 治痈疮,瘭疽,足底石硬。
- 叶:用于瘭疽、疔疮、漆疮、烧烫伤。
- 发生于指(趾)称瘭疽。
- 治疔疮肿毒,瘭疽,汤火伤,小便不通。
- ①治瘭疽疔疮:拔毒散鲜叶捣烂敷患处。
- 但今习称之瘭疽,仅指手部感染,与本病古义略异。
- 治流感,感冒,扁桃体炎,肠炎,菌痢,瘭疽疔疮。
- ②治瘭疽:取鲜野猪胆一个,套手指上,至愈为度。
- 煎水,洗瘭疽、甲疽、恶疮(时珍,出《外科精义》)。
- 【功用主治-马骨的功效】治头疮,耳疮,阴疮,瘭疽。
- 用于毒蛇咬伤,胃、十二指肠溃疡;外用治瘭疽,疮痈。
- 4、瘭疽(生在手足户背等处,累累如赤豆,剥之则汁出)。
- 发于手指者水疱较深在,疼痛明显,称为“疱疹性瘭疽”。
- 18、瘭疽(手足肩北等处的肌肉里生出许多米粒般的疖子,疼痛钻心)。
- 《外科大成》所说的“调疽”、“敦疽”、“瘭疽”是指手部的疔肿等。
- ③《安徽药材》:治血痢,腰脚痿痹,瘭疽,乳痈,痔疮,汤火灼伤等。
- 治瘭疽着手足肩背,忽发累累如赤豆,剥之汁出者:麻子熬作末,摩上良。
- ⒀治瘭疽著手足、肩背,忽发累累如赤小豆,剥之汁出者:枸杞根、葵根叶。
- ④《纲目》:止邪疟;烧灰和油,敷小儿耳疮、头疮、阴疮、瘭疽有浆如火灼。
- (②方以下出《重庆草药》)⑤治疮疖肿毒,瘭疽,带状疱疹:鲜倒盖菊,捣烂敷患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