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公堤词语解释
白公堤
1. 堤名。即白沙堤。相传为唐诗人白居易任杭州刺史时所筑。
▶《警世通言•白娘子永镇雷峰塔》:“又唐时有刺史白乐天,筑一条路,南至翠屏山,北至栖霞岭,唤做白公堤。”
▶《西湖佳话•白堤政迹》:“后来这条堤,因是白乐天所筑,遂叫做白公堤。”参阅《新唐书•白居易传》。参见“白沙隄”。
2. 堤名。故址在江苏省·苏州市·虎丘下。为白居易任苏州刺史时所筑。参阅《清嘉庆一统志•苏州府•堤堰》。
白公堤网络解释
地名:(1) 位江蘇省吳縣虎邱下。唐白居易任職蘇州刺史時所築。(2) 位於浙江省杭縣西湖中。雜植花木,風景妙麗,唐時稱為「白沙堤」,後傳說為白居易所築,故稱為「白公堤」。簡稱為「白堤」。
白公堤造句
- 白公堤、苏堤、杨公堤、阮公墩。
- 民自是无水患,号为白公堤。
- 只可惜白公堤的原址今天已经不复存在了。
- 后人为纪念白居易,遂又称山塘街为白公堤。
- 任上曾开河筑堤,直达山前,人称白公堤,即今山塘街。
- 山塘街全长七华里,当时人们谓之“白公堤”(塘即堤)。
- 当然,其实我们今天说的白堤并不是白居易建造的白公堤。
- 外的石涵桥附近修筑了一条堤,称为“白公堤”,如今已经无迹可寻了。
- 人们游览西湖,就以白堤为白公堤的替身,来寄托对白居易的爱戴与怀念之情。
- 白公堤石幢俗称方碑,作方柱体,由基座、幢身、幢顶三部分组成,通高3.16米。
- 唐代,据《虎丘山志》载:唐敬宗宝历元年(825)白居易任苏州刺史,兴修水利筑“白公堤”。
- 到明代,白公堤仍然存在,它不仅是一座水利设施,而且还是当时杭州一条热闹繁荣的交通要道。
- 苏州百姓非常感激白居易,他离任后,百姓即把山塘街称之为白公堤,还修建了白公祠,以作纪念。
- 为纪念白居易功绩,后人称塘路为白公堤,即今山塘街,河为山塘河,皆长七里,号称“七里山塘”。
- 白公堤即山塘街,自阊门至虎丘,傍山塘河,长约七华里,号称七里山塘,为唐代诗人白居易出任苏州刺史时所筑。
- 但白居易所筑的白公堤并非是现在的白堤,而是钱塘门外向东北延伸的一条堤坎,早已废圮,如今仅剩圣塘闸桥亭遗迹。
- 大功告成后,范允临、王稚登各写了一篇《重修白公堤记》,分别勒石立于青山、绿水两桥之间,前者为碑,后者为幢。
- 幢身正面镌有《重修白公堤记》,明万历三十九年十二月(16l2年1月)王稚登撰文,文从简书丹,正楷,字迹大部分可辨认。
- 明万历三十八年(1610年),白公堤因年久失修多处被水冲塌,木铃和尚发愿募化修堤,精诚所至,苏州官绅土商千余人捐资助修。
- 宝历元年(825),诗人白居易任苏州刺史时,在山前开河筑堤,引运河水至阊门,并于堤上栽桃柳两千株,人称七里山塘“白公堤”。
白开头的词语: 白领 白梂 白没 白剌擦 白记 白脯 白捕 白楮 白地钱 白大 白首一节 白兽闼 白皂 白 白奏 白质 白冢 白英 白蝯 白酇
堤结尾的词语: 后堤 河堤 海堤 防波堤 防堤 防护堤 隋堤 断堤 堤堤 石堤 大堤 楚堤 被堤 板渚隋堤 白公堤 白沙堤 白铜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