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裥裙词语解释
百裥裙
多褶的裙子。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三三回:“﹝这个人﹞穿一件广东白香云纱衫子,束一条黑纱百裥裙。”
参见“百褶裙”。
百裥裙造句
- 以后大裥改成五分宽的百裥裙。
- 越剧的裙,主要是花旦的百裥裙。
- 而今无论何时节,都著鱼鳞百裥裙。
- 而今无论何时节,都著鱼鳞百裥裙。
- 近日吴门所尚“百裥裙”,可谓尽美。
- 传统的“鱼鳞百裥裙”往往作衬裙使用。
- 以后在袁雪芬设想下,大裥改成五分宽的百裥裙。
- 百褶裙,现代也称“百裥裙”或“密裥裙”或“碎折裙”。
- 清初,苏州妇女又崇尚“百裥裙”,裙式用整幅缎子打折成百裥。
- 古代裙名,是据隋唐裥裙形成,两宋时褶裥多而细,故名“百裥裙”。
- 《金鲤鱼的百裥裙》里的那些收房的丫头,仅仅是生儿育女的工具,一辈子也改变不了丫头身份。
- 除了《城南旧事》,她还在《烛》、《金鲤鱼的百裥裙》、《殉》等小说里,真实地刻画了在封建残余势力下苦苦挣扎的中国旧式妇女的形象。
- 常穿的有暗裥裙(裥底在反面)、扑裥裙(裥底向上)、顺风裥裙(裥底向一个方向)、百裥裙(折裥很多很密)和间隔裥裙等多种,暗裥裙即俗称的茄克裙。
- 本书收入了林海音小说20篇,包括小说名篇《城南旧事》、《婚姻的故事》、《金鲤鱼的百裥裙》、《烛心》等,并附有关维兴先生为《城南旧事》所作精美插图。
- 周锡保《中国古代服饰史?清代服饰》:“曾见有三条百裥裙实物,前面裙门绣花加花边栏干,左右打细裥,相合恰好是一百裥;另一条半爿为八十折,整裙即有一六○折,……名不虚传”的百裥裙。
- 《金鲤鱼的百裥裙》(1993)《奶奶的傻瓜相机》(1994)《往事悠悠》(1995)《英子的心》(1996)《我们看海去》(1996)《驴打滚》(1996)《林海音文集》(1997)《城南旧影》(2000)《林海音作品集》(2000)代表作:《城南旧事》(1960)林海音(1918--2001)被大家所共知的作品是描写旧北京社会风貌的小说《城南旧事》,它曾被搬上电影银幕而受到广大观众的喜爱,描写的是20世纪20年代末北京四合院里一家普通人的生活。
- 小说:《晓云》,《英子的乡恋》,《生命的风铃》,《城南旧事》,《英子的心》,《冬青树》,《琼君》,《金鲤鱼的百裥裙》,《蟹壳黄》,《血的故事》,散文:《秋游狮头山》,《吹箫的人》,《悼钟理和先生》,《念远方的沉樱》,《虎坊桥》《文华阁剪发记》,《旧时三女子》,《冬阳童年骆驼队》,《骑毛驴儿逛白云观》,《我的童玩》,《北平漫笔》,《绢笠町忆往》,《城南旧事》。
- 小说:《晓云》、《英子的乡恋》、《生命的风铃》、《城南旧事》、《英子的心》、《冬青树》、《琼君》、《金鲤鱼的百裥裙》、《蟹壳黄》、《血的故事》,散文:《秋游狮头山》、《吹箫的人》、《悼钟理和先生》、《念远方的沉樱》、《虎坊桥》、《文华阁剪发记》、《旧时三女子》、《冬阳?童年?骆驼队》、《骑毛驴儿逛白云观》、《我的童玩》、《北平漫笔》、《绢笠町忆往》、《窃读记》。
百开头的词语: 百战无前 百骑 百滚 百二子 百尺杵 百体 百役 百盏 百族 百则 百怨 百醆 百谪 百绪 百生 百全计 百世不易 百死一生 百务 百达柱
裙结尾的词语: 画裙 红裙 夹裙 复裙 飞裙 蝶裙 石榴裙 翠裙 翠袖红裙 床裙 衬裙 超短裙 单裙 襜裙 钗裙 鳖裙 背带裙 褓裙 緥裙 百裥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