纠纠词语解释
纠纠(纠纠,纠纠)
1. 纠缠交错貌。
▶《诗•魏风•葛屦》:“纠纠葛屦,可以履霜。”
▶毛传:“纠纠犹缭缭也。”
▶陈奂传疏:“纠纠、缭缭,古今语,凡屦皆有綦,经言纠纠,传言缭缭,皆谓綦之状也。”
2. 同“赳赳”。武勇貌。
▶元·无名氏《符金锭》第四摺:“十虎威名天下罕,英雄纠纠镇京华。”
▶清·戴名世《曲阜县圣庙塑像议》:“因子路之好勇,而微赭其面,为纠纠武勐之形。”
▶郭沫若《中国古代社会研究》第一篇第一章第二节:“这骑在马上,挟着弓矢纠纠昂昂而来的当然是男子。”
纠纠网络解释
纏繞的樣子。詩經.魏風.葛屨:「糾糾葛屨,可以履霜。」
雄壯勇武的樣子。後漢書.卷三十七.桓榮傳.章懷太子.注引謝承書曰:「上嘗歎曰:『糾糾武夫,公侯干城,何湯之謂也。』」亦作「赳赳」。
纠纠造句
- 暂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