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筵(jīng yán)的成语解释及意思

作者:通通学

经筵词语解释

经筵(经筵,经筵)

汉·唐以来帝王为讲论经史而特设的御前讲席。

▶宋代始称经筵,置讲官以翰林学士或其他官员充任或兼任。

▶宋代以每年二月至端午节、八月至冬至节为讲期,逢单日入侍,轮流讲读。

▶元、明、清三代沿袭此制,而明代尤为重视。除皇帝外,太子出阁后,亦有讲筵之设。

▶清制,经筵讲官,为大臣兼衔,于仲秋仲春之日进讲。

▶宋·沈作哲《寓简》卷二:“神宗皇帝御经筵,时方讲《周官》。”

▶《元史•吴澄传》:“泰定元年,初开经筵,首命澄与平章政事张珪、国子祭酒邓文原为讲官。”

▶明·焦竑《焦氏笔乘•经筵面奏》:“我朝经筵日讲,非徒辩析经史,为观美也;谓当旁及时务,以匡不逮。”

▶清·陈康祺《燕下乡脞录》卷二:“康熙十年二月,肇举经筵大典于保和殿,以孝感·熊文端公为讲官,知经筵事。”

经筵网络解释

舊日帝王聽講經籍的地方。宋史.卷十七.哲宗本紀一:「開經筵,講魯論,讀三朝寶訓。」

经筵造句

  • 经筵制度在清代持续时间很长。
  • 授修撰,进侍讲,充经筵讲官。
  • 子献,御史中丞、同知经筵事。
  • 寻命知经筵事,监修《实录》。
  • ,都要在文华殿举行经筵之礼。
  • 授杨慎翰林院修撰,经筵讲官。
  • 七年,除宝文阁待制,留经筵
  • 十一年(1861年)二月任经筵讲官。
  • 时李焘在经筵,尝谏省后宫费。
  • 经筵厅、弘文馆、艺文馆等。
  • 六年,召归经筵,铨引疾力辞。
  • 至则迁吏部左侍郎,仍直经筵
  • 帝曰:“如此则经筵不徒设矣。
  • 等人充当经筵讲官,满汉各8人。
  • 经筵27年,仁宗称其行义淳厚。
  • 累官翰林直学士,兼经筵讲官。
  • 起兵部督捕侍郎,充经筵讲官。
  • 二十九年,起故官,仍直经筵
  • 成化初,充经筵讲官,进侍讲。
  • 朝翰林侍讲学士、经筵展书官。

经开头的词语: 经筵 经略 经纪 经纬仪 经纶手 经过 经理 经纬 经常 经纶 经久不息 经验 经历 经久不衰 经年 经典 经营 经济

筵结尾的词语: 经筵 锦筵 醮筵 郊筵 椒花筵 讲筵 饯筵 妓筵 几筵 机筵 花筵 华筵 后筵 翰墨筵 觥筵 公筵 宫筵 歌筵 高筵 黼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