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蒲(biān pú)的成语解释及意思

作者:通通学

编蒲词语解释

编蒲(编蒲,编蒲)

编联蒲叶以供书写。

▶《汉书•路温舒传》:“﹝路温舒﹞父为里监门,使温舒牧羊,温舒取泽中蒲,截以为牒,编用书写。”后因以“编蒲”为苦学的典故。

▶南朝·梁·任昉《为萧扬州作荐士表》:“至乃集萤映雪,编蒲缉柳。”

▶唐·刘禹锡《南海马大夫见惠着述三通诗以谢之》:“编蒲曾苦思,垂竹愧无名。”

▶清·吴伟业《芦笔》诗:“採箬编蒲课笔耕,织帘居士擅书名。”

编蒲网络解释

漢代路溫舒因家境貧苦,編蒲葉以供書寫。故後世以編蒲比喻苦學不倦的樣子。南朝梁.任昉.為揚州薦士表:「至乃集螢映雪,編蒲緝柳。」

编蒲造句

  • 编蒲为帆,大者或数十幅。
  • 编蒲为牒,用以写书。
  • 清朝中期,西水磨村就有草编业,家家户户编蒲包。
  • 大部分农民都进行着编蒲包席子、打鱼养鸭等副业生产。
  • 1986年参加改编蒲剧《太君归里》,获山西省剧目调演剧本改编奖。
  • 因此,古人勤学的典故流传千古:负薪挂角、囊萤映雪、悬梁刺股、编蒲缉柳。
  • 由贵州省仁怀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组织编纂,主编蒲宗亮,副主编陈天伟等6人。
  • 裴应章的著作有《编蒲》、《蠹余》、《谏草》、《庄子摘语》、《左传纂》等。
  • 编蒲剧传统剧本《三家店》,1956年由晋南蒲剧二团首演,获演出、导演、音乐奖。
  • 最能体现她们手艺的是草编,女人们在农闲时,把麦秆泡软,编草帽、编蒲篮、编草垫。
  • 该乡苇草、蒲革资源丰富,人们多以编蒲织苇为生,割苇收蒲的镰刀既要锋利,又要耐用。
  • 1959年,大队统一搞副业,集体买蒲子编蒲包,供销社统一收购,销往青州、潍坊、烟台等地。
  • 这一带流传一句顺口溜:“九灶打铜(做铜匠),十灶打包(编蒲包),三灶奶奶手叉腰”。
  • 建国前,粮食产量低,年人均粮食50余公斤,家家户户靠编蒲包挣钱买粮,绝大多数村民过着半年糠菜半年粮的生活。
  • 他的著作有《编蒲》、《蠹余》,《谏草》、《焚余》、《庄子摘语》、《左传纂语》等流传于世,现巳荡然无存。
  • 【事例】《梁书?王僧孺传》:“至乃~,编蒲缉柳,先言往行,人物雅俗,甘泉遗仪,南宫故事,画地成图,抵掌可述。
  • 2.新编蒲松龄全集目录1931年集各种刻本和未刊稿本经过校核编成,这是胡适为考证《醒世姻缘传》而叫做的工作,编成后交胡适。
  • 【出处】:梁书?卷三十三?王僧孺传:至乃照萤映雪,编蒲缉柳,先言往行,人物雅俗,甘泉遗仪,南宫故事,画地成图,抵掌可述。
  • 齐国有个叫北郭骚的,靠结兽网、编蒲苇、织麻鞋来奉养他的母亲,但仍不足以维持生活,于是他到晏子门上求见晏子说:“我私下里非常悦服您的道义。

编开头的词语: 编揑 编捏 编录 编整 编发 编配 编民 编甿 编掜 编随 编人 编演 编録 编类 编检 编凑 编刬 编组 编竹 编校

蒲结尾的词语: 萑蒲 桓蒲 呼蒲 寒蒲 雚蒲 菰蒲 伏蒲 幅蒲 风蒲 石菖蒲 石蒲 樗蒲 摴蒲 菖蒲 昌蒲 匾蒲 编蒲 鞭蒲 白蒲 拔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