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挖词语解释
耳挖掏耳垢的用具。常以竹、木、牛角或金属制成。有时也作为饰物,其末并可用来剔牙。
▶《儒林外史》第十八回:“三公子恐怕鸭子不肥,拔下耳挖来戳戳脯子上肉厚,方才叫景兰江讲价钱买了。”亦称“耳挖子”。
▶《红楼梦》第二八回:“只见凤姐儿在门前站着,蹬着门槛子,拿耳挖子剔牙。”
▶《官场现形记》第十三回:“这时候他娘儿两个头上的金簪子、银耳挖子,统通被差上拿去,说是贼赃,要交给老爷的。”
耳挖网络解释
◎耳挖ěrwā
[spud]挖耳垢的小勺儿
耳挖造句
- 韩信草又名耳挖草、金茶匙、牙刷草。
- );耳斡儿(亦作“耳挖子、扣耳勺”。
- 《朴通事》中的斡耳即挖耳,又或称耳挖。
- ”参见“耳挖”。
- 一般由皮肤、鼻黏膜破损,抓头挖耳挖鼻引起。
- 一次贺子珍还给他捎去一个很精致的骨雕耳挖子。
- ,又叫耳挖勺,在中国是个常见的物件,无人不知。
- 侄媳及近族女性用长两把头扁方,并可戴耳挖首饰。
- ,一头尖,一头有一个小勺,就是现在的“耳挖子”。
- 如银一耳簪、银钗、耳挖、耳环、银牌、银项圈,银链等。
- 其中有一个金制的,两端分别为耳挖勺和小杨枝的龙形器物。
- 一种细长簪,一头尖,一头有一个小勺,就是现在的“耳挖子”。
- 衣襟前挂有金或银制的装饰物,如耳挖子、牙剔子、小毛镊子等。
- 衣襟前挂有金或银制的装饰物,如耳挖子、牙剔子、小毛镊子等。
- 此外,变成耳挖能够清除各种污垢,变成针筒能够吸取死亡的命运。
- 清代妇女尤其喜用发簪、大头簪、耳挖簪等,种类繁多,做工精致。
- 写成:晴雯向枕边取出耳挖杓向他手上乱戳,那晴雯的利害劲儿就差远了。
- 秀禾服在衣襟前挂有金或银制的装饰物,如耳挖子、牙剔子、小毛镊子等。
- 先拿根耳挖,台湾人叫“消失”的道具,用棉花的那一头去引起猫儿的注意。
- 花期:耳挖草花期极长,从5月开始开花,一直到秋季,最多可长达5个月之久。
耳开头的词语: 耳言 耳不离腮 耳箭 耳纩 耳扇 耳福 耳孔 耳级 耳聒子 耳视目食 耳韵 耳边厢 耳挖子 耳伴 耳诵 耳属 耳戳 耳饰 耳针 耳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