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痈词语解释
肠痈(肠痈,肠痈)
亦作“肠疸”。
1. 汉·张仲景《金匮要略•疮痈肠痈浸淫病脉证并治》:“肠痈之为病,其身甲错,腹皮急,按之濡如肿状。”
▶《后汉书•方术传下•华佗》:“军吏李成苦欬,昼夜不寐,佗以为肠痈,与散两钱服之。”
▶《三国志•魏志•华佗传》作“肠臃”。
2. 中医指阑尾炎。
▶汉·张仲景《金匮要略•疮痈肠痈浸淫病脉证并治》:“肠痈之为病,其身甲错,腹皮急,按之濡如肿状。”
▶《后汉书•方术传下•华佗》:“军吏李成苦欬,昼夜不寐,佗以为肠痈,与散两钱服之。”
▶《三国志•魏志•华佗传》作“肠臃”。
肠痈网络解释
中醫指腸腔膿腫。可分為大腸癰及小腸癰,前者指急性闌尾炎,多因溼熱、氣滯、血瘀等留駐腸中,氣血鬱阻而引起。主要臨床症狀為發熱、噁心、嘔吐、局部性壓痛和腹肌緊張等。
肠痈造句
- 肠痈的超声影像学诊断及临床意义
肠开头的词语: 肠秘 肠绝 肠套叠 肠炎 肠绪 肠线 肠梗阻 肠腹 肠肾 肠荒 肠肚 肠癕 肠液 肠衣 肠痈 肠荒腹热 肠慌腹热 肠子 肠臃 肠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