舂杵词语解释
舂杵古代乐器的一种。用于调节音乐的节拍。
▶《文献通考•乐十二》:“舂杵,亦谓之顿相。相,助也,以节乐也。”
舂杵造句
- “舂杵”和“夯杵”后演化为舂牍。
- 《说文》舂杵也。
- “糠啊,你遭砻被舂杵,筛你簸扬你,吃尽控持。
- ”全诗形象生动,仿佛听到了当年筑墓时彼此交响的舂杵声。
- ”孔颖达疏:“自攻其后,必杀人不多;血流漂舂杵,甚之言也。
- 夯筑土墙的舂杵棍,用重实而不易开裂的杂木制作而成,重约5~10kg。
- 元?马端临《文献通考?乐十二》:“舂杵,亦为之顿相,相助也,以节乐也。
- 循苑墙,度北关,村落鳞次,竹篱茅舍,巷陌交通,平畴远风,有牧笛渔歌与舂杵应答。
- ”明高明《琵琶记?糟糠自厌》:“糠那,你遭?被舂杵,筛你簸?你,?尽控持,好似奴家身狼狈,千辛万苦皆经?。
- 那天马丁在一个大桶里用手洗毛料衣物,加的是强效肥皂液,用一个连在舂杵上的马车轮毂洗。舂杵固定在头顶的一根弹簧杆上。
- (3)又如:漂泼(漂泊);漂泛(浮舟而行,随波飘流);漂拔(漂浮拔起);漂海(漂浮于海上);漂橹(漂浮船桨);漂激(漂流激动);漂杵(浮起舂杵。
- 【异名】舂杵头细糠(《别录》),谷白皮(《千金翼方》),细糠(《圣惠方》),杵头糠(《圣济总录》),米秕(汪颖《食物本草》),米糠(《验方新编》)。
- 水轮系木质结构,轮径2.5米左右,上有水斗,水斗在迎水的半周部分在水冲力及重量带动下转,水斗上升时倒出所装之水使另半周水轮变轻不形成上转阻力,如此周而复始,水轮常转不停,带动舂杵或磨盘工作。
- 修筑夯土墙的工具需有墙筛一副,夯杵两根(亦称舂杵棍),圆木横担若干支,大拍板一把,小拍板若干把,绳线一盘,鲁班尺或杨公尺,短木尺和三角尺、水准尺各一把,铁锤、榔锄头、铁铲、丁字镐各一把,以及泥刀、竹刮刀、锄头、木铲、簸箕若干。
- 如改土法原料加工为机碾粉碎、机碓舂杵、机筛、压滤、真空炼泥,改手工制坯成型为单刀机车压坯成型,改龙窑、阶级窑燃柴烧成为倒焰窑燃煤粉烧成与热煤气隧道窑烧成,改手工彩画饰瓷为手工印花、脚踏机械印花、半自动机械印花饰瓷等;产品门类日繁,产品档次与质量要求日高,工程工艺技术日益复杂,等等。
舂开头的词语: 舂击 舂常 舂簸 舂市 舂塘 舂撞 舂筑 舂税 舂抭 舂相 舂汲 舂槀 舂舂井井 舂淙 舂人 舂堂 舂酋 舂槁 舂爨 舂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