芳躅词语解释
芳躅指前贤的踪迹。
▶《史记•万石张叔列传》唐·司马贞述赞:“敏行讷言,俱嗣芳躅。”
▶《旧唐书•郑畋传》:“岂谓凡流,继兹芳躅,臣所以忧不称承旨之任也。”
▶清·方文《题张虞山理琴图》诗:“诗存琴不传,遗响谅难续。
▶虞山者谁子,异代承芳躅。”
芳躅网络解释
前賢名流的遺跡。史記.卷一○三.萬石張叔傳.索隱述贊:「敏行訥言,俱嗣芳躅。」
芳躅造句
- 刘芳躅见到此情景,非常高兴。
- 莫言芳躅远,原作盛名邻。
- 闲来凭眺追芳躅,六子三贤恣讨搜。
- 眷我同心人,游衍绍芳躅。
- 万灶无烟鸟不啼,一树梅花伴芳躅。
- 敬勒短铭,庶彰芳躅。
- 特备序芳躅而为之传。
- 贤子贤孙,旋踵芳躅。
- 哲人云亡,芳躅无继。
- 千秋芳躅,可听泯灭!
- 一天,刘芳躅命令工役在巡抚大堂西北侧掘土。
- 实际上,我们可以眺追的芳躅,又何止六子三贤!
- 劳规芳躅,皆善行之可慕;格言至言,悉嘉言之可听。
- 倘踵芳躅兮追华踪,疲癃残疾之遗黎,将歌黄重而舞白叟。
- 康熙六年(1667年),山东巡抚刘芳躅重修泰安东岳庙,次年竣工。
- 当刘芳躅为新泉取名之事咨询于他时,他应声脱口而出:“《尔雅》:水自济出为?,其?泉乎?
- 况乃夜朝群岳,圣灯先列宿柴天;泉喷六时,灵液疑真君唾地,读书台犹存芳躅,飞赴寺安敢跳梁!
- 康熙七年(公元1668年)春,四十岁的朱彝尊应刘芳躅之邀,自北京来到山东济南,充任刘芳躅的幕僚。
- 故事发生在337年前,也就是清康熙七年(公元1668年),河北宛平人刘芳躅(字增美)任山东巡抚的第二年。
- 且好善乐施,助造大溪前村之桥梁,捐修水口乐缘之殿宇,雕塑佛像,批置香灯,抚孤寡,恤饥寒,善行芳躅不可殚述。
芳开头的词语: 芳馔 芳俎 芳札 芳蚁 芳旨 芳芽 芳羞 芳芗 芳苞 芳气 芳岁 芳襟 芳风 芳醪 芳节 芳醑 芳苾 芳香烃 芳醁 芳林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