葑田词语解释
葑田
1. 湖泽中葑菱积聚处,年久腐化变为泥土,水涸成田,是谓“葑田”。
▶《宋史•河渠志七》:“临安·西湖周回三十里,源出于武林泉。
▶钱氏有国,始置撩湖兵士千人,专一开濬。至宋以来,稍废不治,水涸草生,渐成葑田。”
▶《宋史•苏轼传》:“﹝轼﹞以余力复完六井,又取葑田积湖中,南北径三十里,为长堤以通行者。”
▶宋·梅尧臣《赴霅任君有诗相送仍怀旧赏因次其韵》:“雁落葑田阔,船过菱渚秋。”
2. 将湖泽中葑泥移附木架上,浮于水面,成为可以移动的农田,叫葑田。也叫架田。
▶唐·秦系《题镜湖野老所居》诗:“树喧巢鸟出,路细葑田移。”
▶宋·陈敷《农书》卷上:“若深水薮泽,则有葑田,以木缚为田坵,浮繫水面,以葑泥附木架上而种艺之。其木架田坵,随水高下浮泛,自不渰溺。”
▶《周礼》所谓‘泽草所生,种之芒种’是也。参见“架田”。
葑田网络解释
湖面上茭蒲等水生植物生長日久之後,根離地而浮於水上,農家乃利用其又廣又厚密的特性在上施土種植,故稱為「葑田」。宋.胡仔.苕溪漁隱叢話前集.卷二十七.林和靖:「蔡寬夫詩話云:『吳中陂湖間,茭蒲所積,歲久根為水所衝蕩,不復與土相著,遂浮水面,動輒數十丈,厚亦數尺,遂可施種植耕鑿,人據其上,如木筏然,可撐以往來,所謂葑田是也。』」宋.范成大.四時田園雜興詩六十首之十九:「不看茭青難護岸,小舟撐取葑田歸。」亦稱為「架田」。
湖面為茭蒲等水生植物占滿,而湖泊漸趨乾涸,稱為「葑田」。宋.蘇軾.乞開杭州西湖狀:「自國初以來,稍廢不治,水涸草生,漸成葑田。」
葑田造句
- 》曰:“深水薮泽,则有葑田。
- 中便有“路细葑田移”的诗句。
- 元代则正式将葑田命名为架田。
- 割去其叶,便可耕治,俗名葑田。
- 木末可垂署,葑田浮荇藻。
- 白雪装梅树,青袍似葑田。
- 不看茭青难护岸,小舟撑取葑田归。
- 菰根也,今江东有葑田。
- 》云:“架田,架犹筏也,亦名葑田。
- 架田又称为葑田。
- 不过这种人造耕地,在宋代以前仍旧称为葑田。
- 而在此之前,人们也许早已开始了对葑田的利用。
- 东坡《请开杭之西湖状》谓‘水涸草生,渐成葑田’。
- 《绝句》之四:“葑田青灰博奕局,岛树墨?烟雨图。
- 江东葑田,乃是葑泥,其深有没牛者,此田又不产菰根。
- 架田已突破了葑田的限制,而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人造耕地。
- 葑田之名最早见于唐朝,唐诗中便有“路细葑田移”的诗句。
- 的很多地段都已被泥沙淤积起来,成了当时所谓的‘葑田’。
- 近岁废而不理,至是,湖中葑田积二十五万余丈,而水无几矣。
- 架,犹筏也,亦名葑田……江东有葑田,又淮东、二广皆有之。
田结尾的词语: 畿田 火田 垸田 花田 湖田 黑田 禾田 好田 好畤田 蚝田 薅田 行田 旱秧田 旱田 蚶田 海水桑田 海田 还田 柜田 龟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