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溪三笑(hǔ xī sān xiào)的成语解释及意思

作者:通通学

虎溪三笑词语解释

虎溪三笑佛门传说。

▶虎溪在庐山·东林寺前,相传晋僧慧远居东林寺时,送客不过溪。一日陶潜、道士陆修静来访,与语甚契,相送时不觉过溪,虎辄号鸣,三人大笑而别。后人于此建三笑亭。世传有“虎溪三笑图”,盖本此。

▶宋·楼钥《跋东坡〈三笑图赞〉》谓远公卒于晋·义熙十二年丙辰,时年八十三。

▶陆修静生于义熙三年丁未,卒于刘宋·元徽五年丙辰,去远公之亡正一甲子。

▶修静卒年七十二,远公之亡,修静才十岁。

▶修静于刘宋·元嘉末始来庐山,距远公之亡已三十余年,渊明之亡亦二十余年,故三人不可能同在一起,此殆好事者之妄传,不可信。

虎溪三笑造句

  • 著名典故“虎溪三笑”即发生于此。
  • 即“虎溪三笑”之典。
  • 指庐山东林寺旁之虎溪,有虎溪三笑之典。
  • 陶渊明与远公吟咏唱和,有虎溪三笑之美谈。
  • 虎溪岩的景点命名借用庐山的“虎溪三笑”典故。
  • 陆修静在庐山还有一个相当著名的“虎溪三笑”的传说。
  • 此处喑用东晋慧远大师东林寺旁之虎及“虎溪三笑”之典。
  • 以庐山东林寺有「虎溪三笑」故事,故亦名此寺为「东林寺」。
  • 十月,作《金刚坡麓》、《虎溪三笑》及册页《九张机》等画。
  • 这其中影响最大、流传最广、最具代表性的传说便是“虎溪三笑”。
  • 11月应全国政协副主席陈锦华之邀,为香港特首曾荫权创作《虎溪三笑图》。
  • 三人闻声,才猛然醒悟,相视而笑,于是“虎溪三笑”成了盛传一时的佛界文坛掌故。
  • 这个“虎溪三笑”的故事,反映了儒、释、道三家相互交融的一面,为历代名士所欣赏。
  • 陶渊明、陆修静与慧远法师三人发生在庐山东林寺虎溪前的故事又称“虎溪三笑”,流传至今。
  • 他的《虎溪三笑》、《白云生处有人家》,渲染后纯用皴法,意境高古,体现出不凡的艺术格调。
  • 盖自中唐以降,儒道佛三教融和之说渐趋流行,虎溪三笑一事或系好事者就三教融和说而虚构者。
  • 虎溪三笑,本为净土宗始祖慧远大师在名胜匡庐的一段著名佳话,后人以此题材作有《三笑图》。
  • ”清昭连《啸亭杂录?莲筏》:“其诗清新,饶有别趣,与韩旭亭、法祭酒唱和,颇有‘虎溪三笑’之风。
  • 代表作品包括《极乐妙果图》、《地狱变相图》、《虎溪三笑》、《江山无尽图》以及孔门弟子立体塑像等。
  • 代表作品包括《极乐秒果图》、《地狱变相图》、《虎溪三笑》、《江山无尽图》以及孔门弟子立体塑像等。

虎开头的词语: 虎跱 虎吓 虎仆 虎柝 虎踔 虎穽 虎棍 虎膺 虎彝 虎穴狼巢 虎幄 虎爪板 虎体熊腰 虎剌孩 虎戟 虎馆 虎骨酒 虎生生 虎闱 虎吻

笑结尾的词语: 毁笑 回眸一笑 诙笑 讙笑 欢笑 驩笑 哗笑 虎溪三笑 戏笑 轰笑 轰堂大笑 烘堂大笑 哄堂大笑 哄笑 好笑 含笑 酣笑 憨笑 孩笑 咍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