蚕箔词语解释
蚕箔(蚕箔,蚕箔)
亦作“蚕薄”。
一种以竹篾或苇子等编成的养蚕器具。
▶唐·陆龟蒙《崦里》诗:“处处倚蚕箔,家家下鱼筌。”
▶宋·梅尧臣有《和孙端叟蚕具•蚕薄》诗。
▶明·唐寅《长拍•春情》曲:“蚕箔吐新丝,一似我柔肠万千愁思。”
蚕箔网络解释
◎蚕箔,蚕薄cánbó,cánbó
[a bamboo (or reed) tray for raising silkworms]养蚕用的平底竹编器具
養蠶的器具。多用萑葦、細竹等編成,呈圓形或長方形。唐.陸龜蒙.奉和襲美太湖詩.崦裡:「處處倚蠶箔,家家下魚筌。」明.于謙.採桑婦詩二首之一:「歸來餵葉上蠶箔,誰問花開與花落。」或稱為「曲薄」、「蠶薄」。
蚕箔造句
- 蚕箔内铺好防干纸和垫纸。
- 养蚕业发达,“桑柘含疏烟处处倚蚕箔”。
- 他的《蚕箔词》最有乡村韵味,耐人研读。
- 搁置蚕箔的木架。
- 在《白日不照物》诗中云:“隋堤散万家,乱若春蚕箔。
- 绿城植桑柳树万株,凡水车、蚕箔、粪灌、纺绩,悉为经画。
- 他如不在农村经久体察,是写不出情景交融的《蚕箔词》的。
- 收蚁是把孵化出来的蚁蚕收集起来,经称量、定座移到蚕箔中给桑饲养的操作过程。
- 由于历史原因,除蒙氏宗祠当作小学校址外,其余大、小祠堂均被拆改成“蚕箔室”。
- 周勃靠编蚕箔维持生活,还常在人家办丧时事吹箫奏挽歌,后来又成为能拉硬弓的勇士。
- 唐代诗人陆龟蒙的诗句“处处倚蚕箔,家家下鱼筌”,描述的就是此一带先民的经济劳作和生活景象。
- 蚁蚕自卵中孵化出来,需从蚕种纸上移置到蚕箔内,给予一定的蚕座面积,行第一次给桑,这个过程叫收蚁。
- 收蚁当天揭去上面盖的蚕箔进行感光1小时左右蚁蚕爬到棉纸上后,打开纸包,将有蚁蚕面的棉纸朝上铺在蚕匾里,即可消毒给桑。
- 先在蚕箔上铺1张平整的红纸,然后将蚕种摊放在红纸上,上盖1张小蚕网,网上再盖上1张棉纸,大小与红纸一样,两纸对齐,四边折好,最后盖上1只湿润的蚕箔,进行补催青。
- 他采用生物统计原理,开展了蛾区试验时蚕箔定位、蚕茧抽样方法及选种规模的研究,指出蚕匾的按组随机排列法,不必经常调匾,也可以消除蚕室内因位置不同而产生的环境误差。
- 又如关于蚕桑业的词语,在宋元时代也已积累得十分丰富,如:桑几、桑笼、桑网、蚕宅、蚕屋、蚕箔、蚕槌、蚕椽、蚕架、茧瓮、茧笼、火仓、抬炉、热釜、冷盆、丝?、绵矩、络车、缲车、絮车、纬车、经架、捻绵轴。
- 在蚕种领回后将蚕卵逐盒倒出,均匀平铺于垫有纸的蚕箔中,用小蚕网覆盖在蚕卵上(防止蚕卵滚动,收蚁时带走卵壳),再用一张网盖在第1张网上面,收蚁时再在第2张网上面盖1块半干白布,在白布上盖1张网,网的上边撒细条叶。
- 蚕儿经4眠5龄,食欲逐渐减退,停止食桑,并大量排出绿色软粪,胸部透明,身体略软而缩短,尾部尚有2~3粒粪,头部左右摇摆吐出丝缕,这时是上簇结茧的最佳时期,蚕农多在蚕老熟前3~4天割回簇枝,簇枝多用绣线菊(俗称黑花结子、爆花笛等),上簇前摔掉小叶,一把把立在蚕箔上,等待上簇做茧。
- 饲养方法50年代采用高温干燥多回薄饲育;1963年后全面推广了小蚕防干纸育,即在收蚁时将涂过蜡的牛皮纸垫放在蚕箔内,在纸上收蚁定座给桑,再盖上一张防干纸、四边折叠使其密闭,下次给桑前20~30分钟,揭开上盖的防干纸进行给桑;1970年后用塑料薄膜代替了防干纸,称为塑料薄膜覆盖育,与防干纸育方法相同,但与前法相比明显提高了劳动生产率。
- 又称桑引法,在蚕种领回后将蚕卵逐盒倒出,均匀平铺于垫有纸的蚕箔中,用小蚕网覆盖在蚕卵上(防止蚕卵滚动,收蚁时带走卵壳),收蚁时,再在小蚕网上盖上1只小蚕网,在小蚕网上撒呼出桑,桑叶切成细条叶小方块桑叶,约15分钟后,待蚁蚕爬到网上吃叶时,将下层的网压住卵壳,提起上面1只网,移放在事先铺好纸的蚕箔中,消毒、给桑、定座、匀座、饲养。
蚕开头的词语: 蚕连 蚕曲 蚕弄 蚕忌 蚕啖 蚕子 蚕崖 蚕事 蚕槌 蚕官 蚕穑 蚕女 蚕命 蚕母 蚕眠字 蚕具 蚕缕 蚕姬 蚕功 蚕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