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民倒悬(jiě mín dào xuán)的成语解释及意思

作者:通通学

解民倒悬词语解释

解民倒悬(解民倒悬,解民倒悬)

比喻把受苦难的人民解救出来。解,解救;倒悬,头朝下倒挂着。语出《孟子•公孙丑上》:“当今之时,万乘之国行仁政,民之悦之,犹解倒悬也。”

▶清·李颙《与布抚臺书》:“古之良臣名佐,不惜冒矫制之罪,身家性命,以解民倒悬。”

▶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二八章:“谁能解民倒悬,则天下民心咸归之。”亦省作“解民悬”、“解倒悬”。

▶太平天国·洪秀全《斩邪留正》诗:“手握干坤杀伐权,斩邪留正解民悬。”

▶鲁迅《花边文学•倒提》:“我们从古典里,听熟了仁人义士,来解倒悬的胡说了,直到现在,还不免总在想从天上或什么高处远处掉了一点恩典来。”

解民倒悬网络解释

倒懸,縛人兩足倒掛。比喻極為困苦。解民倒懸比喻解救人民於困苦之境。語本後漢書.卷三十六.范升傳:「升有一言,可以解天下倒懸,免元元之急。」拯民水火

解民倒悬成语解释

◎解:解救;倒悬:人被倒挂,比喻处境困难、危急。比喻把受苦难的人民解救出来。

◎《孟子·公孙丑上》:“当今之时,万乘之国行仁政,民之悦之,犹解倒悬也。”

◎ 近一两年来,他常常在心中琢磨着要得天下必须如何~收买人心。 ◎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六章

◎动宾式;作谓语;比喻把受苦难的人民解救出来

解民倒悬近义词

拯民水火

解民倒悬造句

  • 救民水火,解民倒悬
  • 释放无辜,惩恶扬善,处斩薄贵,解民倒悬
  • 苦难,暗中联络江湖义士准备推翻大隋,解民倒悬
  • 小白心地善良,决心显弄本领,去除旱情,解民倒悬
  • 惜其不复乃祖之志,不知解民倒悬、匡定社稷,终不免为元所破。
  • 五万名医护人员及干部民工运送物资,解民倒悬,救死扶伤,恩重如山。
  • 困,这本是解民倒悬之举,能干的官吏才可以做到的,王莽竟然因此而免其官。
  • 况且吾兄秉承上天旨意,扫除奸贼,为的是解民倒悬,救民于水火,怎能荼炭生灵?
  • 的美丽传说,而周武王解民倒悬讨伐殷商暴君纣王的真实历史事件也被披上了神幻外衣。
  • 他不以为困,反以为乐,劝其为官的六个儿子曰:“知民、助民、解民倒悬,系吾为官之道。
  • 不言而喻,这正是旧时代那些看来可以“解民倒悬”,实际上“不问苍生”的权势者的尊容。
  • 性情温厚,智勇双全,秉赤子之心,为信义于万马狂潮孤身血战,坚持着“解民倒悬”的初愿而挥舞长枪。
  • 紫阳真人见赵云艺业大成,又得神兵利刃、龙驹宝铠,便令其出山,投仁主、建功业,拯救黎庶,解民倒悬
  • 次年人省立二临中执教,勤奋教学,常教导学生勿以小我为重,应胸怀报国大志,拯救民族危亡,解民倒悬,以谢祖宗。
  • 官府的平盐令一发,立时举城震动,百姓们从四面八方赶到三家盐号购盐,那情景真是热烈,堪称造福一方,解民倒悬
  • 上任途经车家河,目睹荒野遍尸的情景,就对天盟誓:“不解民倒悬,鸣珂宁愿一死!”当晚即写呈文,差人星夜赶送省城。
  • 朝廷也曾三番五次派员治理河道,因所派的尽是些贪官污吏、庸碌之辈,不但没能解民倒悬、救民苦难,还使得百姓如牛负重、难以生息。
  • 孟子把个人与社会紧密的联系在一起,他以解民倒悬为己任,自然是看不惯诸侯们的那一套的,百姓的血流在他的眼中,哀号回荡在他的心中,这更激起他的愤世疾俗。
  • 村庙酬神演戏的剧目都是传统的古装戏,从内容上来主要有五类,即说忠孝节义的伦理戏;道精忠报国的忠良戏;叙解民倒悬的清官戏;讲因果报应的宗教戏;唱男欢女爱的爱情戏。
  • 那些领头“作乱人物”,即农民起义的领袖,由于历史和阶级的局限,并不能实现他们替天行道,解民倒悬,甚至建立平等天国的理想,而只会成为改朝换代的工具,也就是鲁迅说的“给‘主子’清道辟路”,为日后的“圣天子”的统治驱除顽敌,扫清障碍。

解开头的词语: 解民倒悬 解放 解剖学 解数 解词 解脱 解剖 解颐 解元 解释

悬结尾的词语: 解民倒悬 减膳彻悬 洄悬 弧悬 庪悬 孤悬 购悬 宫悬 高悬 浮悬 到悬 倒悬 鹑悬 弛悬 诚悬 彻悬 逋悬 笔悬 白悬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