诡寄(guǐ jì)的成语解释及意思

作者:通通学

诡寄词语解释

诡寄(诡寄,诡寄)

将自己的田地伪报在他人名下,藉以逃避赋役的一种方法。

▶明·海瑞《兴革条例•工属》:“其寿官义民并称王府官名色,及本县寄庄乡宦,本县诡寄女户奁田等项,悉行禁革,俱不准冒免。”

▶清·顾炎武《生员论中》:“民地愈少,则诡寄愈多;诡寄愈多,则民地愈少,而生员愈重。”

诡寄网络解释

設計進行假託付。六部成語註解.戶部:「詭寄:官員貪婪,侵蝕公款,恐為查出,乃將其所侵蝕者,用詭計寄寓公用款項之中,以圖朦朧蔽混也。」

诡寄造句

  • 县地瘠,赋籍不可稽,诡寄逋逃,民重困。
  • 此外还有“花分”、“诡寄”、“飞洒”等手法。
  • ”寻迁安徽布政使,禁革徵粮长单差催法,以杜诡寄
  • 诸府官田赋重,请均之民田赋轻者,而严禁诡寄之弊。
  • 凡外商特权所及之处,大抵就有华商“诡寄经营”活动。
  • 而两浙富民畏避徭役,大率以田产寄他户,谓之贴脚诡寄
  • 民地愈少,则诡寄愈多(4),诡寄愈多,则民地愈少,而生员愈重。
  • ,或用飞洒、诡寄、虚悬等办法,把田赋负担转嫁给中小地主和自耕农。
  • 景泰二年,杨瓒以湖州诸府官田赋重,请均之民田赋轻者,而且严禁诡寄之弊。
  • 疏言:“广东民纳粮多用老户,臣令改立的名,杜诡寄、飞洒诸弊,民以为便。
  • (4)诡寄:将自己的田地伪报在免税人的名下,以逃避田赋、差役,称为“诡寄”。
  • 各种“诡寄经营”活动,对于长期凝固的封建社会秩序来说乃是前所未有的变异现象。
  • 因而在长达半个多世纪里,“诡寄经营”活动一直被封建政权列为取缔与打击的现象。
  • 朱元璋针对两浙富民诡寄田产、逃避赋税之弊,派遣周铸等一百六十四人往浙西核实田亩。
  • 缙绅还大肆兼并?侵占他人土地?接纳投献投靠?收受他人诡寄田粮、差役?包揽拖欠税赋。
  • )而小户穷民不堪□削,往往诡寄粮名于大户名下,久之,其有限田产,便为大户所并吞侵夺。
  • ,一方面限田,制定了勋戚宗室依世次递减制度,另方面清田,清查诡寄、花分钱粮和皇室勋戚田庄。
  • 华商大量附股外轮公司等诡寄行径又是无法阻遏,且日益普遍地利用轮船的“潮流”又是“势难禁阻”的。
  • ?非民风》:“先是命户部?实天下土田,而两浙富民畏避差役,往往以田产诡寄亲邻佃仆,谓之贴脚诡寄
  • 抑止土地兼并,一方面限田,制定了勋戚宗室依世次递减制度,另方面清田,清查诡寄、花分钱粮和皇室勋戚田庄。

诡开头的词语: 诡窜 诡制 诡夺 诡语 诡讬 诡说 诡行 诡令 诡险 诡籍 诡丽 诡言 诡观 诡妙 诡错 诡弊 诡佞 诡反 诡饰 诡服

寄结尾的词语: 期寄 汇寄 怀寄 函寄 诡寄 孤寄 孤悬客寄 孤悬浮寄 高寄 浮寄 封寄 飞寄 恩寄 顿寄 鞮寄 鞮译象寄 窜寄 趣寄 酬寄 詶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