蹇裳词语解释
蹇裳揭衣;用手提起衣裳。蹇,通“褰”。
▶《庄子•山木》:“蹇裳躩步,执弹而留之。”
▶《楚辞•九章•思美人》:“因芙蓉而为媒兮,惮蹇裳而濡足。”
▶洪兴祖补注:“蹇,盖读若褰,谓抠衣也。”
▶《镜花缘》第四十回:“太后因《内则》有‘不涉不撅’之训,盖言妇人不因涉水则不蹇裳,是妇女之体,最宜掩密,其尸骸尤不可暴露。”
蹇裳造句
- 【楚辞?九章】惮蹇裳而濡足。
- ”蹇裳?步⑸,执弹而留之⑹。
- 扪葛践层巅,蹇裳憩薄藓。
- 翼殷不逝,目大不睹,蹇裳?步,执弹而留之。
- 篇】蹇裳?步。
- 晋曹毗《黄帝赞诗》:“仪辔洒长风,蹇裳蹑紫宸。
- 尝乘驴渡河,水深没腹,驴不能涉,乃蹇裳挟驴而过。
- 【丙午春日同柴巨公游龙门】蹇裳蹑石磴,缓步入高云。
- ”蹇裳囗(左“足”右“矍”音jue2)步,执弹而留之。
- 见李敖《伟大的祖国性研究》,此句出于诗经《蹇裳》,狂童之狂也,且!
- 苏辙曾说:“昔余少年,从子瞻游,有山可登,有水可浮,子瞻未始不蹇裳先之。
- 作者描述了日后成功庆贺的愿景:蹇裳往从二公晏集于蓬莱阁,俾倪东海之上,凭槛而举一觞。
- 今臣爵至人君?走人于庭?辟人于途?四海之内?美人亦甚多矣?闻臣之得幸于王也?必蹇裳而趋王?臣亦犹曩臣之前所得鱼也?臣亦将弃矣?臣安能无涕出乎?
- 与鳌鱼潭上之濯缨亭相对,南宋建有“双溪阁”,后人因难以蹇裳,复筑双溪桥于阁下,方三春积雨时,波澜弥漫,津涯浩荡,士女登濯缨亭观涨者,相属于道,景曰“双溪春涨”。
裳结尾的词语: 蹇裳 湔裳 兼裳 嫁衣裳 甲裳 卉裳 毁冠裂裳 黄裳 虹裳 鸿衣羽裳 荷裳 衮裳 衮衣绣裳 圭裳 冠裳 袿裳 公裳 红裳 黼裳 黻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