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雠(bì chóu)的成语解释及意思

作者:通通学

避雠词语解释

避雠(避雠,避雠)

亦作“避仇2”。亦作“避仇”。

 1.    回避与自己有仇隙的人。

▶《荀子•成相》:“尚得推贤不失序,外不避仇,内不阿亲,贤者予!”

▶《吕氏春秋•去私》:“外举不避雠,内举不避子,祁黄羊可谓公矣。”

▶《晋书•刘颂李重传论》:“至于缘其私议,不平刘友,异夫憎而知善,举不避雠者欤!”

 2.    躲避仇人,以免受害。

▶《史记•项羽本纪》:“项梁杀人,与籍避仇于吴中。”

▶《后汉书•马武传》:“少时避雠,客居江夏。”

▶唐·韩愈《东都遇春》诗:“深居疑避仇,默卧如当瞑。”

▶明·冯梦龙《女丈夫•洪客祈雨》:“闻他避雠西京,不免往彼相访。”

▶清·龚炜《巢林笔谈•摘菜者》:“或云几日前,曾有使来,盖一官人也,避仇至此,仇死故去,不知其姓名。”

避雠造句

    暂无

避开头的词语: 避卧 避堂 避逐 避罪 避灾 避面 避名 避风灯 避廗 避迹 避患 避花骢 避次 避辞 避谤 避兵 避墬 避第 避难趋易 避懒

雠结尾的词语: 国雠 寡雠 辜雠 公报私雠 攻雠 复雠 恩雠 敌雠 仇雠 重雠 不雠 避雠 比雠 报雠